浅谈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完善
本文关键词:浅谈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条例 立法完善 民事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 用人单位 劳动者 人身损害 民事损害赔偿 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
【摘要】: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但对因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的赔偿,当前的立法则不够明确。本文认为,对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应考虑其人身损害的特殊性及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法律援助中心
【关键词】: 工伤保险条例 立法完善 民事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 用人单位 劳动者 人身损害 民事损害赔偿 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
【分类号】:D922.55
【正文快照】: 我国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尚待完善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娥;浅谈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完善[J];中国劳动;2005年10期
2 ;周华中工伤保险讲座 第四讲——工伤职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的条件与依据[J];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04期
3 王燮欣;;初一拖不过十五[J];当代工人;2007年18期
4 王群;杨月斌;;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赔偿竞合问题探究[J];浙江金融;2009年11期
5 刘波;熊君;;农民工工伤赔偿请求权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6 黎建飞;;工伤赔偿的国际经验与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5期
7 黎建飞;;工伤赔偿的国际经验与思考[J];发展;2011年06期
8 纪荣凯;;借他人身份证参保,工伤后能否获得工伤赔偿[J];就业与保障;2010年10期
9 赵国民;;从余菊先工伤案再谈“工伤双赔制”[J];工友;2007年03期
10 李铁喜;;论我国现行工伤赔偿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贤日;;中国工伤认定制度探微——以最高法院公报的五个工伤认定案件为视角[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志业;李争圆;;现行工伤认定制度的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曙光;;试论行政裁量权在工伤行政确认中的适用与规范——以工伤认定中工作场所的涵义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美希;;谈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完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李敏;孟庆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牛淑贤;;从班古拉事件看工伤事故责任的承担[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9 周华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伤保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兼论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其基本功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唐邦富;;试论《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特点[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属能够获得三重赔偿吗[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2 袁仕友;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可兼得[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鲁志峰;工伤待遇与民事赔偿能同时享受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李玉江邋王霄阳;多渠道落实工伤预防优先原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文;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6 金永南;工伤赔偿能私了吗?[N];江苏法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路平;她应该向谁索赔[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8 袁仕友;特定情形下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可兼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马利民邋张晓东;车祸工伤无法 “双份赔”惹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濮建东 孙荣良;未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单位作出赔偿不享有追偿权[N];江苏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朝晖;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杜文俊;单位犯罪人格刑事责任的构建与论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任丹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程芳;论我国刑法规定的强迫职工劳动罪[D];苏州大学;2009年
4 赵玲玲;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韦乐;论董事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及其完善[D];暨南大学;2007年
6 魏萍萍;论竞业禁止与劳动者自由择业权保护的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崔玲;我国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9 陈孝才;论我国公证制度的立法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8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