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模式对集体谈判立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模式对集体谈判立法的影响
【摘要】:集体谈判制度是三大劳权之一的集体劳权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立法的一项空白,在劳动关系的转型中,以目前的冲突和纠纷解决模式(调解、仲裁、诉讼)已经难以应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原来解决纠纷的机制僵化,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制度创新需求越来越紧迫,必须认真研究集体谈判立法与劳动关系调整的关系,并根据中国国情,建构中国化的集体谈判立法模式。文章通过比较劳动关系的统合模式和协约自治模式提出建构中国的集体谈判立法必须探讨一种混合的劳动关系模式。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集体谈判 立法 调整模式
【基金】:西北工业大学政策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有关集体谈判的立法几乎是空白,集体谈判法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保护劳动者行使集体谈判权非常不利。也成为国外攻击中国劳权的一个口实。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静;“法团主义”模式下的工会角色[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小劲;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正在兴起的热门课题[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丽云;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2 兰玲,李华,张旭东;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其走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黄登学;;俄罗斯缺乏“公民”的公民社会:从非政府组织向度[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1期
4 项丽敏;汪宁;;构建公民社会——普京的思想与实践[J];俄罗斯研究;2007年04期
5 陈华;裴清海;;近年来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要[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01期
6 中国工运学院课题组,黄河涛;加入WTO对职工就业、职工权益的影响与工会的应对[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双;高传智;;论媒介在工会维权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孙岐杰;;第三部门发展与“三农”问题治理[J];管理观察;2008年10期
9 蒋伟涛;;社区层面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运行及其发展——以中加两个社区非营利组织为例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10 刘志民;杨友国;;陌生自由人社会及其内卷化——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现状的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振厚;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任慧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行动与第三领域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5年
3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5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6 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李力东;政治发展研究的法团主义维度[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晖;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杨芳;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于光胜;文明的融合与世界秩序[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刚;论我国维护稳定工作中的人权保护[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李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4 李扬;重构与嵌入: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巍;环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冯二占;试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D];西北大学;2006年
8 崔伟娜;英国麦克米伦政府收入政策研究(1961-1963)[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博;我国私营企业工会角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康晓强;新时期民间组织党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敏;崔沪;;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胜全;;日本的劳动关系(下)[J];工友;2001年05期
3 栾爽;;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6期
4 钱炼;改制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5期
5 刘茜;梁嘉敏;;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三不”原则确保下岗职工利益[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02期
6 刘洪银;;劳动关系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林燕玲;日本的集体谈判[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8 张鲁;漫谈协调劳资关系的集体谈判[J];中国社会保障;1997年02期
9 程延园;;集体谈判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J];工会博览;2006年03期
10 沈琴琴;;全球化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变化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诗达;;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劳动关系调整简要回顾[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小恩;;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平安浙江建设[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6 杨临宏;;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程序问题的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8 孟庆垒;;循环经济法基本范畴分析——兼谈循环经济法立法模式选择[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林平;;集体谈判的战略劣势:DVD专利费高昂的可能原因探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延园;发展完善集体谈判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N];学习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静;集体谈判在我国遭遇瓶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3 见习记者 魏竣韬;深圳强力推动跨国公司集体谈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进一步推进集体 谈判制度[N];工人日报;2005年
5 梁忻;集体谈判将成为雇主法律义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王守志;简论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地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7 张玮;“集体谈判”写进深圳法规[N];南方日报;2008年
8 魏竣韬;首提“集体谈判”、“公开谴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晓袁;为和谐转型时期劳动关系建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10 宫希魁;集体谈判与和谐社会建设[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黄明儒;行政犯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3 刘平;强制执行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夏利民;论财团法人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晶;刑事领域中行政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殷慧芬;消费者破产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周启梁;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立法模式选择[D];重庆大学;2007年
9 瓮怡洁;刑事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静圆;网络上个人资料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成锦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立法模式探讨[D];延边大学;2007年
3 董新中;试论植物新品种的可专利性及相关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潇;关于我国建立税收基本法的研究建议[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刘恒利;分税制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6 郭磊;亲告罪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先峰;空间权法律制度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江小荃;中国政党立法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禹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峗;能源公用事业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2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523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