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制模式及其选择——以利益性争议为关注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制模式及其选择——以利益性争议为关注
更多相关文章: 集体劳动争议 劳资自决 政府主导 力的对抗 法的发动
【摘要】: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主要有:劳资自决与政府主导两类模式。影响模式选择的客观要素是劳资之间"力的对抗"程度,主观要素是劳动者"法的发动"的偏好。政府主导模式是适应我国当下制度结构的处理模式,未来随着支撑性条件的完备,我国可渐次实现向劳资自决的模式转化。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关键词】: 集体劳动争议 劳资自决 政府主导 力的对抗 法的发动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研究》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编号:12YY02)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呈上升化态势,“十一五”期间,各种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达264.6万件,比1987年至2005年近20年间的172.3万件增长了92.3万件。2011年我国仅进入调解或仲裁阶段的集体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10人以上的就达1.5万件,涉及劳动者50人以上的达449件。除进入调解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彩凤;;英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工会、集体谈判与劳动争议处理[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2 王锴;;论我国宪法上的劳动权与劳动义务[J];法学家;2008年04期
3 信松筠;;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艳华;沈琴琴;;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干部职业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王甫希;;集体劳动争议的发展特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罗燕;林秋兰;;集体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董保华;张宪民;郭文龙;周开畅;;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问题与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潘泰萍;;关于非公企业集体劳动争议行为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3期
9 高瑾;;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之路径选择——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带来的法律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10 熊新发;;从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看事后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有云;;对单方解除被追究刑事责任者劳动合同的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4 李桂华;;从四部宪法看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5 王铎;;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J];才智;2012年05期
6 刘文会;;鼓励劳动诉讼司法政策的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7 谭波;;论《信访条例》的多重价值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8 朱小姣;;中国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比较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邓联繁;蒋清华;;宪法典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机构位次之辨正[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唐忠民;;宪法学断想三则[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周刚志;;中国财政立宪三十年回眸——基于中国财政宪法规范之变迁过程的考察[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吴锦宇;;略议转型期中国集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模式选择[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陈柳裕;新中国民营经济法律制度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邓联繁;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高点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3 夏雪梅;《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芳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董昱晶;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西南大学;2011年
6 范继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理论演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许楠;我国建立违宪审查的路径选择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君;企业职工休假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斌;二战以来英国劳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谢德成;王天玉;;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目标及规范重点[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3 丁为民;漆志平;;中国企业劳动关系:转型,紧张,迈向和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4 许晓军;任小平;;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看中国工会维权路径中的制度救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5 胡玉鸿;;“集体行动”与“人的联合”──以集会、游行为核心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杨芳霞;;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7 姚岚秋;从《工会法》修正案谈我国工会的职业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彭光华;;集体争议处理机制初探[J];工会博览;2007年09期
9 任贤胜;;论工会干部职业化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千帆;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制研究中心 熊新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生“劳动争议”怎样解决?[J];出国与就业;1998年S1期
2 马廷波;北京市海淀区今年一季度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明显下降[J];工会博览;2003年09期
3 周明忠;;企业集体劳动争议为何增多[J];山东劳动;1994年06期
4 黄天凭;一起涉及百万元的集体劳动争议案[J];中国劳动;2000年01期
5 边帝哲锋;;减少劳动争议 促进社会和谐[J];前进;2007年10期
6 杨琼芳;集体争议的处理原则[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12期
7 朱信民 ,赵晓燕;当前劳动争议新趋势[J];山东劳动保障;2002年06期
8 ;集体劳动争议应适用哪种处理程序[J];农民文摘;2007年12期
9 刘文华;江峰;;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劳动;2009年03期
10 袁卫国;注重调解 实现双赢——对一起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榕;富阳市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罗燕 林秋兰 华南师范大学;建立我国集体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3 朱华邋姚焕村;3个月处理劳动争议超3万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通讯员 马景慧、张勇 记者 四光;我市上半年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创新高[N];承德日报;2006年
5 黄天凭;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成因与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扈春海;按照三方原则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N];工人日报;2006年
7 付忠;仅仅规劝是不够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静 实习生 侯聪;劳动争议案呈逐年增多趋势[N];济南日报;2006年
9 刘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调解制度的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副处长 黄龙;落实三方原则 积极参与仲裁[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冠华;我国城市企业集体劳动争议的快速处理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菲;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关黎明;我国志愿者组织运行和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周成潭;罢工行为立法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永颖;论集体谈判权[D];山西大学;2010年
6 窦国强;我国罢工立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贾继涛;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马小梅;探索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新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忠勋;劳动者集体谈判权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7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6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