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合约论”及其实践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合约论”及其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关系 劳动力产权 合约论 劳动者 用人单位 内部劳动力市场 市场交易关系 理论误区 以人为本
【摘要】: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合约论"的理论基点在于站在人本主义立场,维护劳动者尊严和人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重新定位。"合约论"赋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雇主)在市场交易中平等地位和自主产权交易关系。通过建立劳动力产权概念,实事求是地界定劳动者的市场交易关系,使其成为自身利益的产权主体。"合约论"把"以人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思想认识上走出了"主人翁论""联合劳动论""商品论"等理论误区,从而回归科学的认识领域。为了使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合约"精神得到广泛体现,需要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制度体系创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关系 劳动力产权 合约论 劳动者 用人单位 内部劳动力市场 市场交易关系 理论误区 以人为本
【分类号】:D922.5;F24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调整。在我国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调整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的经济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尤其引人注目。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因而劳动关系作为劳动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正模;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关系的重新定位[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超标,谭旺才;中介组织发展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8期
2 黄益新;人力资本所有权实现问题——股票期权的度量与抵押涵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姚树荣;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构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唐更华;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初探[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军燕;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梁栩凌;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流派和发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周春发;企业家产权与国有企业直接代理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姚树荣;企业性质理论的演变与最新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纪田;;论矿业安全供给主体的私人性趋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苏强;;论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艳茹;;管制为什么不利于经济增长:产权角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4 徐珊;经理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维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吕剑龙;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10 雷宏振;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中增进吸纳能力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金山;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3 穆启国;企业家与经济资源的合作性博弈与制度变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4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5 张景青;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王璐;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制度化重构[D];郑州大学;2001年
7 林志民;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D];厦门大学;2001年
8 徐卫东;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股票期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秦里钟;中西方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00年
10 郭俊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赞洞;樊锦淳;吴健明;;从劳动二重性看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的商品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贺龙宝;;《美国学问题》(论文集)[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3 凌冰;;苏联国民教育的几个数字[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4 许兴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和非商品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5 陈耀庭;关于按劳分配原因的探讨[J];学术论坛;1981年01期
6 K.波帕久克 ,王兴权;社会主义劳动及其产品的内容与形式[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7期
7 耿文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劳动不具有直接社会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巫继学;朱玲;;对《资本论》第一卷内在结构的一点看法[J];学术月刊;1981年05期
9 钱洪锡;;直接社会劳动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沃尔特·亚当森;王建华;;评三本研究马克思历史学说的著作[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锡良;;书刊编辑与客体间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特征[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2 刘淑芬;;议劳动争议立法的出现及发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3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4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乡镇企业法情况的汇报[A];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汇编[C];2000年
5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7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孙志祥;;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特点和解决[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乌兰代青;;切实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生活问题[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10 王健;;企业要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作用[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宣万明;马鞍山出台国企劳动关系新规定[N];安徽日报;2000年
2 记者 潘剑凯;有真才实学就能落户杭州[N];光明日报;2000年
3 厚振 其传;改制企业要及时理顺劳动关系[N];工人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敏;组建私企工会的法律与现实[N];工人日报;2000年
5 浙江宁波 宁民;买断工龄切忌一刀切[N];工人日报;2000年
6 童爱农;建立与完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N];工人日报;2000年
7 黄豫;0.22元引出的劳务纠纷[N];检察日报;2000年
8 吴亚平;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的法律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9 程延园;面对WTO的劳动立法与劳动法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10 记者 李连忠;北京加强劳动合同管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小琼;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吴金土;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郭东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亚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从政企合一到分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黎煦;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7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周超;职工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鲍盛祥;国有中小企业内部私有化改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琴;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蒋跃川;船员劳动合同之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3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沈同仙;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的两个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6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张国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颖;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高峰;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实践与理论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9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