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制度及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5 07:35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制度及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派遣单位 用工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影响 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 劳动合同解除 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


【摘要】:《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务派遣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明确、不易操作、认识分歧的问题,同时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该对此予以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使劳务派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效益。《劳动合同法》还应该在明确法律术语的涵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利于法律的实施,方便管理部门执法,也方便企业执行法律制度。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关键词】劳务派遣 派遣单位 用工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影响 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 劳动合同解除 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
【基金】: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资助课题“劳务派遣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272.92;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原有劳动法律制度共同作用下,企业人力管理中涉及劳动关系部分的内容也更加法制化,对企业的要求则更加明确。部分企业因为生产经营的季节性、临时性需要劳动力的特点以及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往往大量使用派遣员工。在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民;下岗待工人员状况透视[J];北京统计;1997年03期

2 宋培杰,刘昌阳;失业保险亟待解决[J];中国统计;1999年03期

3 孙红芹;再就业工程的难点——隐性就业[J];航天工业管理;1999年04期

4 俗子;隐性就业掀起你的盖头来[J];北京经济了望;1999年02期

5 路述祖;对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点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6 彭援军;京城再就业'99施新招[J];中国培训;1999年03期

7 王海平;人才配送:延伸人才服务新概念[J];行政人事管理;2000年05期

8 刘庆唐;多渠道扩大就业——关于发展劳务派遣企业的几个问题[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发展新成就 迎接十六大——北京市“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重大进展[J];北京统计;2002年10期

10 《安徽省发展社区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组;扩大社区就业的难题与对策[J];决策咨询;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陶年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进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2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远书;;烟草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浅探[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斌;;论烟草商业企业职工的激励机制[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宁敦荣;;客户经理能力提升[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冷正刚;;烟草商业地市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初探[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社区就业将发展 为再就业主渠道[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孙兴伟;北京探索社区就业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3 任树人(作者单位:南宁市劳动服务公司);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N];广西日报;2001年

4 ;发展非正规就业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宗禾;“4050”人员受特别优待[N];安徽经济报;2002年

6 通讯员沈雪琴;蚌埠市企业用工可以“租赁”[N];安徽日报;2002年

7 记者刘扬;农民也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N];北京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明中 本报实习记者 刘西涛;就业新天地 社区显生机[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汪瑞林;都是“粗心”惹的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郭振纲;公共就业服务 能为职工提供哪些帮助[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杰;营口城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姚克英;我国对日劳务合作中的问题及法律对策[D];外交学院;2002年

3 苏心怡;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SIS[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韩兵;我国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5 王孟妮;劳动派遣制度的法律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小桃;劳务派遣员工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威;劳动派遣及其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戈;劳动者派遣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晨;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展望[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桂玲;有关劳动力派遣的法律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6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96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