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本文关键词:点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保障监察 监察条例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者 监察处 经济补偿金 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 仲裁程序 仲裁时效
【摘要】: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关键词】: 劳动保障监察 监察条例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者 监察处 经济补偿金 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 仲裁程序 仲裁时效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关于仲裁时效和监察时效 对仲裁的时效和监察时效的比较。《劳动法》第8 2 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 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6 0 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 请。这里,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 0 日内 一般应该理解为劳动者知道或者应该知 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飞;点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J];中国劳动;2005年01期
2 建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J];人权;2005年01期
3 ;政策法规简讯[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1期
4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向劳动者走来[J];当代广西;2004年22期
5 李为;仲裁·监察——维权中的选择[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04期
6 林一士;;福建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J];就业与保障;2005年09期
7 本刊记者;;拖欠工资要加倍赔偿——《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J];支部生活;2005年02期
8 李建;张威;王文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J];中国劳动;2007年05期
9 范安华;工会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J];中国工运;2005年04期
10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J];青海政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龙;;“国退民进”企业劳动保障政策问题的研究[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谷少平;张颖;;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现状及发展[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熊盛文;;序[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4 陈小恩;;序[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5 郑荣华;;当前群众关心的劳动保障热点、难点问题剖析[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后记[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以创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为抓手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邵祥麟;;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9 薄凤仪;;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7年工作报告[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10 熊盛文;;在“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代序)[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静;《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十大关注点[N];法制日报;2004年
3 叶文娟邋苏全仁;《青海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今起实施[N];青海日报;2008年
4 筝;单位欠薪可罚双倍支付[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采菊;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单薄令人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牙健红;劳动者维权有法可依[N];广西日报;2004年
7 张伟杰;《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向劳动者走来[N];工人日报;2004年
8 君临;劳动者维权利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9 白天亮;国务院法制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 就《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4年
10 王根生;劳动保障监察立法的价值定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得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及其失业预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邱庭彪;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林原;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曾毅;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庆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9 石娟;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祝成;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办公OA系统[D];吉林大学;2007年
2 彭小英;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徐艺萄;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4 吴志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健;论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耿吟秋;劳动保障监察中责令改正行为简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郑杰;诸城市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城乡就业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于伟香;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海燕;论劳动监察部门在缓解“招工难”问题中的作用和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邓波;湖南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34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3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