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发布时间:2017-09-14 09:00

  本文关键词: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飞行员 人力资本 专门立法 培训 流动


【摘要】: 近年来看似平淡的中国民航业正暗潮汹涌,飞行员辞职事件频频发生。在辞职受阻的情况下,部分航空公司甚至发生了飞行员“罢飞”事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特别是国内民营航空公司的成长与崛起,类似的“辞职”“跳槽”事件仍会不断。由此,不仅飞行员流动管理体制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整个以飞行员劳动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制度体系都将面临挑战。目前,“制度改革的诉求”在各方利益主体中均已十分强烈。 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应当没有疑问,这既源于飞行员本身的身份转变(即由军人身份到普通劳动者身份的转变),又源于航空公司的组建(即由政府部门到航空企业的转变)。但是,作为一类特殊的劳动者,飞行员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形成的高投入性、数量供需的高稀缺性、行业秩序的高外部性以及飞行作业的高危险性,更值得关注。正是基于这种职业特殊性,在对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方面才应采取一些个性化的制度设计,方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首先,针对飞行员人力资本形成的高投入性,在借鉴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理论后,法律一方面应肯定飞行员作为人力资本载体所拥有的独立的人力资本所有权,为其自主流动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应确立航空公司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人与使用权人的合法地位,强调在保障飞行员自主流动的同时必须保护航空公司的合法权益,不能损害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其次,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益结构明显不同于一般劳动关系,它不再局限于劳资利益结构,还深受资资利益结构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公共利益。就劳资利益结构而言,飞行员居于“相对弱者”的地位,所以该劳动关系不完全是“一边倒”的资方强势,其劳资互动、劳资博弈更复杂,由此相关的规制必须更讲究策略性;目前众多辞职纠纷充分说明资资利益结构对飞行员劳动关系的影响,正是基于国营航空公司与民营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本竞争方面的矛盾,才导致各类跳槽纠纷的发生。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纠纷不断外部化的趋势,正不断损及公共利益,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飞行安全、民航业发展等等。法益结构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基本价值取向与制度目标,就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而言其立法目的应定位于“公益至上,资资公平竞争,劳资和谐”。 最后,我国飞行员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策略首先是机制构建,具体包括:规制手段的专门立法机制、行业内部的协调机制以及劳资纠纷解决的三方机制;而具体规则制定则重点应集中于飞行员培训和流动两大问题。就前者而言,关键是通过立法促进与鼓励我国飞行驾驶培训类的通用航空之发展,打开飞行员培养的现实瓶颈;而飞行员流动问题则应当部分借鉴运动员转会制度,主要是理念借鉴,其目的在于:将作为个体劳动者的飞行员从辞职纠纷中解脱出来,使幕后展开人力资本竞争的航空公司走到前台来,以公司对公司,不是弱势的个体对较强势的企业。就具体规则而言,可区分为“有下家的飞行员辞职”与“无下家的飞行员辞职”两大类展开不同的制度构建。
【关键词】:飞行员 人力资本 专门立法 培训 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飞行员的概念界定及劳动者地位分析15-20
  • 2.1 飞行员的概念界定15
  • 2.2 飞行员的劳动者地位分析15-20
  • 2.2.1 飞行员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16-17
  • 2.2.2 飞行员是特殊的劳动者17-20
  • 第3章 飞行员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理论依据20-30
  • 3.1 飞行员人力资本投资及其产权归属理论20-26
  • 3.1.1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回顾20-24
  • 3.1.2 飞行员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与产权归属24-26
  • 3.2 飞行员劳动关系调整的法益结构理论26-30
  • 3.2.1 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益结构26-28
  • 3.2.2 飞行员劳动关系法益结构的制度启示28-30
  • 第4章 飞行员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构建30-34
  • 4.1 规制手段的专门立法机制30-31
  • 4.1.1 飞行员劳动关系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形式30
  • 4.1.2 飞行员劳动关系专门立法的定位30-31
  • 4.2 行业内部的协商机制31-32
  • 4.2.1 民航业协会的建立31-32
  • 4.2.2 立法对民航业协会的制度保障32
  • 4.3 劳资纠纷解决的三方机制32-34
  • 4.3.1 飞行员劳资纠纷与三方机制构建32-33
  • 4.3.2 民用航空业完善“三方机制”的主要问题33-34
  • 第5章 飞行员培养、流动问题研究34-43
  • 5.1 飞行员培养问题34-37
  • 5.1.1 我国飞行员培养的现状分析34-36
  • 5.1.2 我国飞行员培养的立法选择36-37
  • 5.2 飞行员流动问题37-43
  • 5.2.1 飞行员流动问题的现状分析38-39
  • 5.2.2 解决飞行员流动问题的政策目标选择39
  • 5.2.3 解决飞行员流动问题的具体制度构建39-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秀辉;;从统计看中国航空法学的崛起——中国航空法学30年发展研究综述(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凌小薇;;关于飞行员辞职法律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3 方敏;;基于PEST分析法的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环境剖析[J];市场论坛;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帆;我国飞行员流动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凌小薇;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朋;航空公司飞行人力资本专用性及管理的制度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49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49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