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的探讨
【摘要】: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如何,理论界、实务界仁智各见。本文以实例为立足点,通过对出租车行业各种经营模式的分析,探究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的法律关系属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本案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认定。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约一万九千字。 引言。本部分主要阐释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介绍该选题的研究概况;介绍本文的写作特色等。 一、案情介绍。本部分介绍了案件的由来、详细的案情以及案件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及反驳理由。 二、案件争议与分歧的焦点。本部分介绍了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于案件事实及法律问题的争议与分歧意见。 三、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的探讨。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主要的出租车经营模式,即公司制经营模式、承包制经营模式、挂靠制经营模式和个体独立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着重对雇佣关系进行了考量。在雇佣关系理论考量部分中,文章介绍了雇佣关系的定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就出租车行业中雇佣关系与承包关系的区别做了概括,对法务实践中认定雇佣关系的标准也做出了阐释。最后,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出租车行业中雇佣关系下职务行为认定问题。主要介绍了职务行为认定的一般理论,通过引出三种学说结合本案的相关分歧意见进行了论述。通过提出与引用职务行为认定的具体标准对案件争议的法学理论问题做出阐释。 结语。本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于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做出了认定,对于相关责任的承担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出租车经营模式 雇佣关系 职务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1
-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1-13
- 二、案件争议与分歧的焦点13-14
- 三、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的探讨14-28
- (一) 出租车经营模式14-16
- 1.公司制经营模式14
- 2.承包制经营模式14-15
- 3.挂靠制经营模式15
- 4.个体独立经营模式15-16
- (二)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16-18
- 1.公司制经营模式的法律属性16
- 2.承包制经营模式的法律属性16-17
- 3.挂靠制经营模式的法律属性17-18
- 4.个体独立经营模式的法律属性18
- (三) 本案所属法律关系——雇佣关系理论考量18-28
- 1.雇佣关系的理论考量18-19
- 2.雇佣关系实务考量19-28
- 结语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孟民;;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比较[J];前沿;2007年01期
2 范姣艳;;国际法视角上的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郑幸福;我国私人雇工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法学;1987年11期
4 王克先;如何认定雇佣关系[J];律师世界;1998年10期
5 吴向红;;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比较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范湘凌;;论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理性化扩张[J];政法学刊;2006年06期
7 孙希信;张兆利;;提供劳务须弄清雇佣还是承揽[J];农民文摘;2008年05期
8 张晓雅;;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9 陈会玲;;新劳动政策对中小企业雇佣关系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0年02期
10 梁军;;旋地“旋”出的人命官司[J];农家女;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华;贾良定;万国光;;雇佣关系对员工创造性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框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4 马跃如;程伟波;段斌;;组织公平感对员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典型雇佣关系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康蕾;;从心理契约违约角度透视企业雇佣关系[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唐正东;;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法国调节学派阿格里塔的货币哲学观及其评价[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司徒英杰;;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流派等内容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学力;;现代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管理(提纲)[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合作和冲突的影响因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付海宾;王明辉;;理念型货币:心理契约中第三种交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维寅邋祁馨;饮酒作业坠地受伤谁赔偿[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马丽邋应良华;如何区分承揽关系和雇佣关系[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谈小敏;出钱请朋友移机属雇佣还是承揽关系[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赵向梅邋张俊;该案在责任分担上能否按雇佣关系定性[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王兴亮 通讯员 吴汉君 何彰茂;押运员意外身亡引发赔偿纠纷[N];法治快报;2007年
6 江苏省海安县法院 田春勇邋高玉稳;介绍他人承接工程发生工伤需担责吗[N];检察日报;2008年
7 周文芬;承揽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工伤赔付[N];法制日报;2005年
8 陶健;雇佣关系亟待规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陶健;雇佣关系亟待规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武佩吉 杨晓军;是劳务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玲玲;雇佣关系对知识共享与助人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郭志刚;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杜海燕;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博;日本公司治理契约关系变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张士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彦军;日本劳动力技能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晓峰;基于权力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文欢;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间法律关系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润莉;论雇主替代责任[D];山西大学;2007年
3 曹卓峰;论雇主的民事责任[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杨宁;论雇主的安全保障义务[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誉;雇主责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邓崔琼;雇主责任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刘记福;雇主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魁萍;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的界限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9 朱永华;雇佣关系中的归责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程立华;雇主替代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2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5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