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兼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态度

发布时间:2017-09-15 04:10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兼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态度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 解除 违约金 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摘要】:劳动合同解除中的违约金、赔偿金、经济补偿金这三种金钱交付形式虽有一定的牵连关系,但三者的性质、功能、适用条件都不尽相同,需要予以澄清。而且,在劳动合同解除中,“三金”常有被滥用或扭曲适用的现象,也需要加以纠正。通过完善我国劳动立法,规范与保障“三金”的正确适用,对于充分发挥劳动法的调整功能,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应然立法态度来看,我国《劳动合同法》应否定或严格限制违约金的适用;应该适当扩充赔偿金的适用范围;应严格将经济补偿金限制在劳动合同解除情形,否定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适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劳动合同 解除 违约金 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02BFX028)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法上的“三金”是指适用于劳动法律关系(主要是劳动合同关系)的违约金、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这三种金钱交付形式虽有一定的牵连关系,但三者的性质、功能、适用条件都不尽相同,需要予以澄清。而且,在劳动合同解除实践中,“三金”常有被滥用或扭曲适用的现象,也需要加以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旭霞;关于完善劳动合同立法的若干问题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12期

2 董保华;劳动合同的再认识[J];法学;2000年05期

3 栗占荣;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 卓先发;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劳动;2001年09期

6 傅静坤;劳动合同中的解约金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0年05期

7 徐智华;劳动合同解除之法律适用——兼对《劳动法》第25条规定之评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论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两个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坤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谢冬慧;劳动合同书面订立之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邓芳;;国有独资公司发挥工会监督制约作用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闫治国;丁华;;论用人单位单方即时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蒋连舟;;论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谭光辉;;新世纪文学家的失约与失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5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6 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9 孟庆;余颖;;国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经验的借鉴与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10 张蓓;;浅析行业协会规范的效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颜常;国家在经济法主体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继元;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曾浩;劳动合同法中,“用工”概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彦君;论劳动法是保障人权之法[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徐智华;完善劳动合同立法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方红;;论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J];学习与实践;2008年07期

2 郭喜平;;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3 张锐;;《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条款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

4 赵德淳;王炜敏;;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李忠勋;;浅议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6 单仕东;王新晖;;如何认定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约定[J];中国劳动;2009年03期

7 简颖慧;章亮明;;探析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立法问题[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8 丁宇翔;;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及其他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经济补偿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9 ;有问有答[J];中国劳动;2009年05期

10 王少波;;对《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条款的现实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6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7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8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国锡;;证券公司破产中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鱼;回归经济补偿金的立法目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违约金与赔偿金能否同时约定[N];广西政法报;2002年

3 记者 蒋悦飞邋练情情 实习生 龚恩泽 庞晓茗;定额没完成被炒可要求补偿金[N];广州日报;2007年

4 华伦辉;合同到期也应支付补偿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周斌;别让“代通知金”越俎代庖[N];人才市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实习生 姚远;劳动者50元补偿金引发法律适用争议[N];工人日报;2008年

7 班书尚 顾晓昕;解除合同后可享受经济补偿[N];连云港日报;2007年

8 吴威;并购:一波三折后的短暂幸福[N];中国经营报;2007年

9 马培贵;女员工哺乳期间被辞退获补偿[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教授 黎建飞;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值得期待[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5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婉苏;滞纳金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长江;劳动法上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2 刘松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杜莹;预告解除权立法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志鹏;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经济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高贵;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于海红;我国劳动法救济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854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54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