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协调裁审 部门利益 非诉讼纠纷解决
【摘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正走向失灵的边缘。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症结在于工会、政府、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在部门利益上的相互纠葛,致使现行制度用其所短,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在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处理的基础上,做实协商、做大调解、做强仲裁、做精诉讼,完成对法律制度的改造。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协调裁审 部门利益 非诉讼纠纷解决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现状与争鸣在我国,劳动争议主要是个人争议及权利争议,即劳动者个人因为其权利受到侵犯而引发的争议。随着1993年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劳动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建立起了一套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劳动争议处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3 黄燕东;杨宜勇;;美、德、日集体谈判制度的比较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华,张晶;浅析政府对环境民事诉讼不适当干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6期
2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杨慧;;论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障碍及疏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蒋颖;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若干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6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7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8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9 杨彦增;刘勋昌;;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苗梅华;;ADR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治秩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李昌林;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张英霞;妨害司法权威典型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9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金YТ,
本文编号:86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6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