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保护目的下的劳动规章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解雇保护目的下的劳动规章制度研究
【摘要】:解雇保护制度与劳动规章制度本是劳动法中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但是,由于用人单位惩戒解雇权的存在,解雇保护与劳动规章制度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劳动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实施惩戒解雇的主要依据,一方面对劳动者有类似于“罪刑法定”的保障机能,一方面又可能成为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的幌子。在我国对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不健全的情形下,加强对劳动规章制度的司法审查对实现解雇保护的立法目的有重要意义。 本文正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相关基本理论的介绍。一方面界定了解雇的涵义并简要回顾了解雇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就与解雇保护有关的劳动规章制度的基本法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解雇保护与劳动规章制度之间的关联,分析劳动规章制度对实现解雇保护目的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审查的必要性。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劳动规章制度司法审查的历史,并对域外司法审查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我国目前的司法审查有所借鉴。 第三章指出当前我国劳动规章制度司法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审查标准不统一,未能完全体现解雇保护的立法目的,同时对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为立法的缺位、传统民法理念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资方的游说以及对解雇原因的立法过于刚性等。 第四章针对当前司法审查中裁判理念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用人单位惩戒权和劳动者生存权、劳动权之间的分析对比和利益平衡,提出了劳动规章制度司法审查的理念——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实现解雇保护的立法目的、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并在此基础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基本原则:法律优先原则、合同优先原则、比例原则、最后手段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惩戒事由限制原则、用人单位举证原则。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确立的司法审查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对司法审查的具体做法进行了阐述。具体而言,司法审查涉及到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时空效力审查和惩戒时效审查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是进一步就如何解决当前司法审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解决司法审查所面临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强对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还有赖于合理的解雇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解雇保护 劳动规章制度 惩戒解雇 司法审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4
- (一) 问题的提出11-12
- (二) 研究范围的厘定及研究方法12-14
- 一、解雇保护制度与劳动规章制度14-22
- (一) 解雇及解雇理论的发展14-16
- 1. 解雇的涵义14
- 2. 解雇自由与解雇保护之争14-15
- 3. 我国对解雇的立法态度15-16
- (二) 劳动规章制度的基本法理问题16-18
- 1. 劳动规章制度的涵义16-17
- 2.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17-18
- 3. 劳动规章制度的生效要件18
- (三) 劳动规章制度对解雇保护制度的影响18-22
- 1.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雇权的重要依据18-19
- 2. 惩戒解雇是用人单位偏好的一种解雇形式19-20
- 3. 劳动规章制度对解雇保护的影响20-22
- 二、我国司法审查的历史及域外经验的借鉴22-26
- (一) 我国对劳动规章制度司法审查的历史22-24
- 1. 计划经济体制下22
- 2. 1995 年《劳动法》实施后至2001 年4 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之前22-23
- 3.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出台之后至《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23
- 4.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23-24
- (二) 域外经验的借鉴24-26
- 1. 德国24
- 2. 法国24-25
- 3. 日本25-26
- 三、当前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31
- (一) 当前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26-27
- (二) 问题的成因27-31
- 1. 立法的缺位28
- 2. 传统民法理念的影响28
- 3. 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28-29
- 4. 资方强大的游说力量29-30
- 5. 对解雇原因的立法过于刚性30-31
- 四、司法审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31-35
- (一) 司法审查的理念31-32
- 1. 用人单位的惩戒权及其限制31-32
- 2. 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32
- 3. 司法审查理念的确立32
- (二) 司法审查的基本原则32-35
- 1. 法律优先原则32-33
- 2. 合同优先原则33
- 3. 比例原则33
- 4. 最后手段原则33
- 5. 不溯及既往原则33-34
- 6. 惩戒事由限制原则34
- 7. 用人单位举证的原则34-35
- 五、司法审查的具体做法35-42
- (一) 合法性审查35-37
- 1. 制定主体合法35
- 2. 制定程序合法35-36
- 3. 公示程序合法36
- 4. 内容合法36-37
- (二) 合理性审查37-39
- 1. 劳动者的主观状态37
- 2. 劳动者过错行为造成的后果37-38
- 3. 结合行业特点进行38
- 4. 一般民众的判断标准38
- 5. 对严重程度的判断主体38
- 6. 合理性审查的限度38-39
- (三) 劳动规章制度的时空效力审查39
- 1. 时间效力39
- 2. 空间效力39
- (四) 惩戒解雇的时效审查39-42
- 六、解决当前司法审查中存在问题的其他建议42-46
- (一) 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42-44
- 1. 明确界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内涵和外延42
- 2. 规范劳动规章制度有关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42-43
- 3. 完善关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可操作性规定43
- 4. 细化劳动规章制度的公示程序43
- 5. 建立劳动规章制度的登记备案制度43-44
- (二) 进行配套制度的建设44-46
- 1. 完善解雇保护的立法44-45
- 2. 加强工会的力量,建立三方协商机制45
- 3. 鼓励建立行业自治规范,针对行业特点,制定指导性的劳动规章制度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明明白白表“薪情”[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7期
2 吴春明;;工伤职工造成损失 用人单位怎样追偿?[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3 ;建用人单位使用劳动性别最低比例制度[J];中国人大;2011年11期
4 班子嫣;;职工拒不签合同用人单位须慎用[J];就业与保障;2011年08期
5 颜东岳;;劳动者遭遇打卡纠纷该怎样维权?[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6 ;用人单位未缴社保费是否需要区别主观或非主观过错[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7 陈开冬;;签约做好“双保险”[J];成才与就业;2011年Z2期
8 王景龙;;招工小心“碰瓷”[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9 ;约定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是否有效[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10 经参;;辞职面试:若涉隐私劳动者有权拒绝[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娜;;论人才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6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璐;;人才派遣制研究[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8 尹波;;开展人才派遣业务 提高人才派遣机构服务能力[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9 梁枫;;规章制度在执行中的冲突解决[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马照辉;;劳动定额纠纷预防与处理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德刚 张佩珍;应从程序上规范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王志凯;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之我见[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刘磊;企业劳动规章应依法制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业林;镇江:未经民主程序劳动规章无效[N];工人日报;2010年
5 刘业林 沙艳秋;未经民主程序劳动规章无效[N];镇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业林;镇江企业老总接受劳动规章培训[N];工人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业林 康昌智;镇江建企业劳动规章法律效力评估服务制度[N];工人日报;2011年
8 张红庆 刘业林 沙艳秋;镇江新区全面启动劳动规章共决计划[N];镇江日报;2010年
9 钟鞍钢;符合三个条件构成事实劳动关系[N];法制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杨静;把用人单位请到家门口[N];赤峰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诗淇;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欧秀玲;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张祯;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烽娟;解雇保护目的下的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岩;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权;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江立瑾;劳动规章不利变更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周晓艳;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慧;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4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6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