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煤炭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煤炭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研究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形成,是我国当今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制度使广大工伤人员因工伤导致的生存问题得到的妥善解决。它是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盾,也是经济加速运行的安全网,更是社会稳定的诺亚方舟。 2011年新《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工伤保险事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崭新的历史阶段。工伤保险为参保人员和参保企业提供社会保障权益,高危煤炭行业更是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受益者。煤炭行业为全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危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伤事故的多发性,工伤保险制度对煤炭事业意义重大。我国工伤保险事业虽然逐步走向正轨,日趋完善,但仍面临许多任务和挑战,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仍呈多发态势,工伤保险政策制定与业务经办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如何做好待遇保障、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康复等工作。 新《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仅仅一年时间,人社部和省级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与之相关的配套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和业务操作规程还在继续修订完善。本文对国内外工伤保险保险制度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吉林省属煤炭企业工伤保险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吉煤工伤保险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煤矿工伤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如煤矿企业中工伤预防工作不到位,煤矿职工参保不及时,煤矿工伤保险费率设置不合理,康复工作进展缓慢等。并通过本人在经办机构工作的实际经历,对业务经办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调查和整理,总结实际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思路,从而引发对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同时希望能为同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炭 工伤保险 改进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5;F84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9-10
- 1.2 研究工伤保险的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11-13
- 第2章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13-21
- 2.1 国外工伤保险制度概况13-15
- 2.1.1 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13
- 2.1.2 各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13-14
- 2.1.3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14-15
- 2.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15-18
- 2.2.1 工伤保险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5
- 2.2.2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5-16
- 2.2.3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发展16
- 2.2.4 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完善阶段16-18
- 2.3 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预测18-21
- 2.3.1 工伤保险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扩大18
- 2.3.2 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结合18
- 2.3.3 重视工伤保险的管理18-19
- 2.3.4 将工伤预防工作置于优先地位19
- 2.3.5 重视康复和重返岗位19
- 2.3.6 待遇优厚审核严格19-21
- 第3章 吉煤工伤保险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37
- 3.1 吉煤工伤保险运行现状21-27
- 3.1.1 省属煤炭企业基本情况21
- 3.1.2 省属煤炭企业参保人员情况21-22
- 3.1.3 吉煤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概况22-26
- 3.1.4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26-27
- 3.2 工伤保险现状存在的问题27-37
- 3.2.1 行业内部统筹参保范围遇到难境27
- 3.2.2 行业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弱27-30
- 3.2.3 参保企业工伤认定存在难点30-31
- 3.2.4 工伤保险费率制定有待完善31-32
- 3.2.5 工伤待遇支付程序繁琐32-33
- 3.2.6 工伤医疗费流失现象严重33-34
- 3.2.7 工伤预防及工伤康复机制不健全34-35
- 3.2.8 工伤保险体制设置存在的问题35-36
- 3.2.9 工伤保险经办能力亟待加强36-37
- 第4章 吉煤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37-46
- 4.1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措施37-38
- 4.2 完善费率设置制度的方法38-39
- 4.3 统一并完善工伤认定工作的建议39
- 4.4 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方案39-40
- 4.5 防止工伤医疗费用流失的措施40-41
- 4.6 完善工伤保险的预防及康复机制的对策41-42
- 4.7 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方案42-43
- 4.8 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的方法43-44
- 4.9 改进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途径44-46
- 第5章 结束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清宇;;煤矿企业工伤保险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年04期
2 李晓勤;郭二民;宋存义;;国外工伤事故保险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3 刘惠芹;;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J];经济师;2011年11期
4 唐丹;向春华;;工伤康复不可或缺[J];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12期
5 史寒冰;;《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之五 工伤认定的程序[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9期
6 向春华;;数据分析给力工伤保险[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7 陈泰才;;工伤预防费要用对地方[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12期
8 向春华;;“老工伤”:保障与服务并重[J];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樊君影;基于我国煤矿事故现状的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严勇;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杨远志;我国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初探[D];武汉大学;2004年
4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张小平;“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下的工伤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程颖;工伤事故救济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倪琨;加强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佟静;枣庄市工伤保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麻玉泉;金昌市工伤保险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7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7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