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和保障方式
发布时间:2017-09-22 11:39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和保障方式
【摘要】: 罢工权是劳动者拥有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随着我国签署批准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近年来学术界对罢工权的研究正逐步升温。本文试图在重新认识罢工权的基础上,对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对我国法律确认和保障罢工权的方式提出具体的设想。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罢工权涵义的界定,并具体分析了罢工权的权利属性,指出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权利,是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一种宪法性权利,也是一种兼有私权和公权性质的权利。 第二部分以历史考察的方法,对国内外罢工权法律确认和保障方式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 第三部分对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一、罢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罢工权进行法律确认有现实紧迫性;二、罢工权是平衡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重要手段,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三、罢工立法是经实践证明的市场经济国家规范集体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四、罢工立法是履行国际责任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变化的有效对策。 第四部分对我国法律确认和保障罢工权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设想。总体构思是“宪法宣告+法律确认+配套措施”的模式:一、在宪法中增加罢工权条款,把罢工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规定下来;二、制定专门的《罢工法》,包括对劳动者罢工权的保护性规定、对劳动者罢工权的限制性规定以及限制雇主阻碍罢工、同时保护雇主合法权益的规定;三、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和《工会法》,使之与罢工立法相协调,为罢工权的实现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和法律条件。
【关键词】:罢工 罢工权 法律确认 保障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提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罢工权的涵义及其权利属性10-19
- (一) 罢工权的涵义10-14
- (二) 罢工权的权利属性14-19
- 二、罢工权法律确认和保障方式的历史发展19-25
- (一) 国外罢工权法律确认和保障方式的历史发展19-21
- (二) 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和保障方式的历史发展21-25
- 三、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25-32
- (一) 罢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罢工权进行法律确认有现实紧迫性25-26
- (二) 罢工权是平衡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重要手段,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26-28
- (三) 罢工立法是经实践证明的市场经济国家规范集体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28-29
- (四) 罢工立法是履行国际责任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变29
- 化的有效对策29-32
- 四、我国法律确认和保障罢工权的方式32-48
- (一) 宪法宣告罢工权32-34
- (二) 法律确认和规范罢工权34-44
- (三) 配套措施保障罢工权的实现44-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光宇;;论劳动法范围内的罢工与罢工制度的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湘刚;罢工权的宪法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苏苗罕,姚宏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J];法学;2001年05期
4 李湘刚;论公民罢工权的宪法地位[J];前沿;2005年07期
5 赵雅丽;;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6 孙惠民;关于健全我国罢工立法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常凯;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海;2005年04期
8 陈步雷;;罢工权的属性、功能及其多维度分析模型[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9 许建宇;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900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0062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