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伤事故中谈第三人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
本文关键词:从工伤事故中谈第三人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
【摘要】: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并不完善,致使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难题。在实践中,存在一种因第三人侵权而导致的工伤事故。在法律救济层面,主要涉及工伤保险补偿制度与人身伤害的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然而,依据不同的情形和程序规则,选择适用两种制度可能会导致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因地域差别不同,对此问题的解决模式亦不相同,该问题与其自身的社会制度、立法、司法实践和传统文化相关联。遵循我国法律制度的立法初衷,将现行法律规范解释为补充模式更为科学。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
【关键词】: 侵权责任 竞合 工伤 解决模式 补充模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FX074)
【分类号】:D922.54;D923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到第三人侵权事件,在此情况下被侵权劳动者既可以主张工伤保险赔偿,也可向第三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由此而产生了第三人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工伤事故,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2 谢增毅;;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关系的再认识——基于实体和程序的双重视角[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3 黄军;李琛;;损失填补原则探微[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4 张照东;;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艳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以类型化研究为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崔国璋;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应当着重抓好重点条款的落实[J];安全;2003年03期
4 许华珂;;教育机构侵权责任辨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田韶华;;论惩罚性死亡赔偿金制度之构建——兼谈死者近亲属缺位情形下的死亡赔偿[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6 张铁薇;共同侵权行为的法理基础和类型化分析[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7 钟久辉;;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法律责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8 肖建国;黄忠顺;;论复数侵权责任主体间的法定诉讼担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毅;;雇员侵权责任中雇主追偿权的实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范秀文;;浅析保险代位权应在社会保险中运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冰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之我见[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文翠;;论政府环境民事责任[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4 张景良;黄砚丽;;连带责任人之共同诉讼地位探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郑文兵;;论第三人侵权中的经营者责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曹伟;;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石小娟;李跃利;李楠;;论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竞合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景良;黄砚丽;;关于侵权补充责任形态的若干思考[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姜凤武;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端武;国家安全生产保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褚晓明;沿海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构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杨垠红;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力;第三领域保险中适用损害补偿原则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雪;论社交主人安全保障义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曹宇;论交强险诉讼中保险人的抗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畅;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吴小慧;论共同侵权行为的判定及民事责任之承担[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婷;论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D];苏州大学;2010年
7 高建;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标准与分配[D];苏州大学;2010年
8 赵旭;论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顺敏;见义勇为者受损民事补偿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集圣;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喜佳;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12期
2 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3 雷涌泉;论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J];法律适用;2004年06期
4 曹艳春;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5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6 余立力;;保险人代位求偿权基础理论重构[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7 周开畅;社会法视角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适用关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彭建新,李良才;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协调机制探析[J];黑河学刊;2005年03期
9 王文海;工伤保险立法应区分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的作用范围[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10 潘登;试论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制度衔接[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童贵文;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的危机与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提出: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07期
2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J];创业者;2004年03期
3 易佳言;;关于工伤保险3个问题的思考[J];现代职业安全;2013年09期
4 ;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有奖知识竞赛试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4期
5 廖霞 ,闻博;老板,你办了工伤保险吗?[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0年10期
6 李征宇;工伤官司知多少——关于工伤保险权益[J];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10期
7 陈晓蕾;工伤保险[J];劳动保护;2001年02期
8 ;职工蓄意违章行为致伤不能列入工伤保险范围[J];创业者;2001年11期
9 汪尚潜;;工伤保险有误区[J];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10期
10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预防费和康复费管理暂行办法[J];创业者;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合民;;工伤保险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孟庆春;李敏;唐婧;;工伤保险实施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探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华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伤保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兼论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其基本功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于宝妹;蔡静;王立谦;宋秉文;;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7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敏;孟庆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民;当前工伤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2 记者王伟;工伤保险工作的里程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王伟;李庆华;工伤保险工作的新起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颁布《工伤保险条例》的意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东进;践行“三个代表” 推进工伤保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6 张杰;进城务工人员呼唤“工伤保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付平;把握精神 注意兼顾 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洁;工伤保险叫好还要“叫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洁;工伤保险扩面不平衡亟待破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洁 谢梅;煤矿:工伤保险扩面路还很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2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媛;山西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王博;矿难有效治理中的工伤保险体系建构和运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东;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倪琨;加强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熊杰;我国工伤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玉忠;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佟静;枣庄市工伤保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唐淑艳;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逊;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探析[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3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0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