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
发布时间:2017-10-02 07:19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
【摘要】: 劳务派遣最初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个世纪进入中国,是传统用工模式的重要补充,国外立法相对成熟。就我国而言,劳务派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的调整,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务派遣多次引起争议,被指责为企业与派遣单位合谋规避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手段,应当予以禁止。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正因如此,更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赋予劳务派遣合法身份,要求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各司其职,对被派遣劳动者以双重保护,在保留劳务派遣特色同时将其纳入标准化用工轨道。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制度的介绍和分析,探讨我国现行劳动派遣制度基本情况,表达了对立法进一步完善的期望,以此加深对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理解。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劳务派遣概述。本节从劳务派遣的概念及特征、基本法律关系、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劳务派遣制度优势和弊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下一步深入分析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合同法》从消除劳务派遣弊端出发,对劳务派遣采取了“非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化”的立法思路,对现有模式的劳务派遣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劳务派遣成为比标准劳动关系更为严格的用工形式。本部分从劳务派遣的产生与发展、立法与规定、焦点性问题、实施与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第三部分是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劳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劳务派遣起到规范作用,消除了目前劳务派遣存在的诸多弊端,加强了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改变了以往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局面,但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本部分从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结社权、明确规定雇主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务派遣 劳动者 雇主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劳务派遣概述10-23
- (一) 概念及特征10-12
- 1.劳务派遣的概念10
- 2.劳务派遣的特征10-12
- (二) 基本法律关系12-15
- 1.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13-14
- 2.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关系14
- 3.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14-15
- (三) 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5-20
- 1.产生和发展15-17
- 2.各国立法的基本原则17-20
- (四) 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势与弊端20-23
- 1.劳务派遣的主要优势20-21
- 3.劳务派遣的主要弊端21-23
- 二、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23-37
- (一) 产生和发展23-24
- (二) 立法与规定24-29
- 1.《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专节的具体规定24-27
-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27-29
- (三) 实施与现状29-33
- 1.我国的劳务派遣业务行业发展现状29-31
- 2.我国的劳务派遣行业的法制现状31-32
- 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2-33
- (四) 焦点性问题33-37
- 1.对雇主责任模式的规定33-34
- 2.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问题34-37
- 三、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37-40
- (一) 雇主责任模式的完善37
- (二) 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结社权37-39
- (三) 强化劳动保障监察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文华;;规范劳务派遣管理 防范用工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2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英;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适应性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芳菲;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杨立敏;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丽华;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杨霜;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6 仪秋雪;派遣劳工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陈栋;劳务派遣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8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5826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