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利益博弈与制度成长——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个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利益博弈与制度成长——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个案的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分化,而制度化、合规则的利益博弈有助于实现利益均衡,促进制度成长。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个案,考察其具体的修成过程,有助于厘清社会转型期中国利益博弈的基本状况。《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过程充满各个利益主体间激烈的利益博弈和相互妥协;立法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有望固化为一种制度,从而对中国的制度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也存在话语权不对等、非均衡博弈等缺陷,因而,我们需要规范利益博弈过程,抑制强势利益集团过分的利益主张,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博弈与制度成长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利益博弈 制度成长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往往会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高度分化的时代。市场经济催生出新兴的阶级和阶层,他们彼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化解矛盾和冲突,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成为西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3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4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5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6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7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8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9 苏汉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J];江门文艺;2011年11期
10 冷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7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露;唱衰《劳动合同法》绝不会成主流[N];工人日报;2008年
2 胡子敬;规避劳动合同法是一条死胡同[N];法制日报;2007年
3 林晓洁;观点交锋 劳动合同法立法背后的利益博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路平;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期待《劳动合同法》尽快出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成露;《劳动合同法》:让劳动者“体面劳动”[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6 袁婷;劳动合同法立法决策主体起论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7 尹卫国;别搅浑《劳动合同法》的清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记者 田丽;措美县四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N];西藏日报;2008年
9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吾斯曼江·买买提;阿图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N];克孜勒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玄;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5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