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或裁或审、裁审分立、各自终局——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改革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06 16:11

  本文关键词:或裁或审、裁审分立、各自终局——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改革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一裁终局 或裁或审


【摘要】:现行的普通劳动争议的仲裁存在处理程序步骤多、周期长,一般要经过一裁二审等程序才能走到执行程序。而工伤案件处理程序更多,时间更长。这种程序上的繁琐和拖沓,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与公正,影响到社会劳动和谐。实现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简化,可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实行或裁或审、裁审分立、各自终局制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它为劳动争议双方解决争议提供了多元化的程序选择,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于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地运行。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
【关键词】劳动争议 一裁终局 或裁或审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4年院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研究”(项目编号14yy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劳动争议大多涉及到劳动者的饭碗和生存,涉及到其家庭生活和社会稳定。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理应要高于其他争议处理的效率。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比一般的民事争议处理程序更复杂、步骤更繁琐,周期更长。因此,改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着力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振麒;;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的初步建议[J];中国劳动;2014年05期

2 肖强;陈正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优化[J];天津法学;2010年01期

3 徐丽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究[J];商业时代;2014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晋;;浅议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2 张宗法;;浅析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现实困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汪菊;;浅议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4年33期

4 张禄兴;;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几点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程隽怡;;试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非仲裁性”之困[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5年01期

6 李继霞;;广东地方立法促劳动关系和谐之路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孙付;崔兆军;;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J];人民司法;2014年11期

8 侯卓;马琳;;中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流变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9 王蓓;;我国劳动争议协商制度失灵的反思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1期

10 肖竹;;群体性劳动争议应对中的政府角色[J];行政法学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阁;民事强制调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2 王哲;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身份歧视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中瑞;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足及其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曼娜;我国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曾斯逸;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劳动保障权利救济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香艳;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宗永玲;评析劳动争议中的一裁终局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唯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淑君;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彩凤;;英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工会、集体谈判与劳动争议处理[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2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王文惠;袁江;;刍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4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研究[J];法学家;2007年02期

5 王全兴;王文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若干基本选择[J];中国劳动;2007年01期

6 魏建;李俊枫;;基于博弈视角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完善路径分析——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例[J];理论学刊;2009年11期

7 邓陕峡;;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证调研报告——对C市L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考察[J];理论月刊;2010年02期

8 杜万华;王林清;陈丹;;《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9年15期

9 王国社;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10 陈彬;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J];现代法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锋;;我能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吗[J];教育与职业;2004年25期

2 张勇;化解劳动争议的方法[J];湖南农业;2005年12期

3 ;我国劳动争议案七大特点[J];职业;2006年10期

4 ;关于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3期

5 吉志铭;;泰州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强化劳动争议柔性处理[J];中国劳动;2009年04期

6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解读[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年01期

7 高茂祥;;基于劳动争议调解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理解和思考[J];经济师;2012年03期

8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王全兴;白莲湘;吴文芳;李坤刚;毛红杏;;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2012年09期

9 常廷彬;姚震乾;;试论劳动争议调解[J];探求;2012年06期

10 王洋洋;王美蓉;;关于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制度的调查报告——基于南京市18个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实地访谈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婉婷;;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7 刘淑芬;;议劳动争议立法的出现及发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李航;;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10 马建军;;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管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方芳;本市首家民企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N];北京日报;2005年

2 ;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处理对策研究[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黄世宏;制定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法[N];福建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钟鞍钢;劳动争议为何大幅上升[N];法制日报;2002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倪豪梅;加快劳动争议调解立法[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顾荣 实习生 杨立军;劳动争议仲裁遭遇难题[N];西安日报;2005年

7 ;劳动争议仲裁知识问答[N];昌吉日报;2007年

8 赵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下旬首次审议[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白蕾;劳动争议立法聚焦四热点[N];福州日报;2006年

10 金英杰;企业应保障职工享有申请劳动争议的权利[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对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反思与重构[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兾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周艳丽;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合理衔接[D];湘潭大学;2009年

4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5 杨思远;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与法律救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6 朱香艳;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宁静波;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唐菁;论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陶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评价及其完善[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游妮妮;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关系[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3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83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