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
发布时间:2017-10-07 05:30
本文关键词: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劳动关系走向市场化、法制化轨道。同时,当前的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劳资双方力量对比不平衡,形成“强资本、弱劳工”的状态;劳资双方矛盾突出,劳资争议案件的数量剧增;劳动者在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保障程度低。我国政府的角色由原来的经济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解决当前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劳动执法是重要的环节,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有其必要性。政府依靠法律的手段引导、规范劳动关系的运行。政府运用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有一定的界限,即可介入的领域和不可介入的领域,以保障劳动关系的自治空间。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规、规章与政策,为劳动关系运行提供规则指引;通过实施劳动监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政府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行政权介入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有调解和仲裁,当前应当完善劳动行政调解制度和劳动仲裁制度。
【关键词】:劳动关系 行政权 界限 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思路10-12
- 第一章 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理由12-18
- 第一节 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现实原因12-15
- 一、劳资双方力量不平衡12-13
- 二、劳资双方矛盾突出13
-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程度低13-14
- 四、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14-15
- 第二节 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理论依据15-18
- 一、第三法域理论15-16
- 二、公力救济理论16-17
- 三、社会正义理论17-18
- 第二章 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18-26
- 第一节 衡量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界限的标准18-21
- 一、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8-19
- 二、契约自由与国家强制相结合19
- 三、权利救济19-20
- 四、利益平衡20-21
- 第二节 行政权可介入的劳动关系领域21-22
- 一、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事项21-22
- 二、当事人请求行政救济的情况22
- 第三节 行政权不介入的劳动关系领域22-26
- 一、法律禁止或未授权的事项23
- 二、属于司法调整的劳动争议23-24
- 三、属于劳资私权自治的情况24-26
- 第三章 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方式26-38
- 第一节 劳动法规、规章与政策的制定26-28
- 一、制定的导向26-27
- 二、制定的目的27
- 三、制定的内容27-28
- 第二节 劳动监察28-31
- 一、劳动监察机构的职权29-30
- 二、我国劳动监察的现状30
- 三、完善劳动监察制度的建议30-31
- 第三节 劳动争议调解31-34
- 一、我国当前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式31-32
- 二、建立劳动行政调解制度的合理性32-33
- 三、劳动行政调解制度的构建33-34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34-38
- 一、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特点34-35
- 二、劳动仲裁存在的主要问题35-36
- 三、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造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祖平;;错位、缺位:劳动关系重建中的政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培志;;我国劳动关系理论和实务的再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董保华,郑少华;社会法——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陈金红;我国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江淮论坛;2002年04期
5 郭台辉;;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迁:对我国改革历程的一种解释[J];岭南学刊;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然;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法理差异与互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7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8720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