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08:42
渎职犯罪,被称为“不落腰包的腐败”,其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所带来的损失。它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的渎职犯罪也日益严重且呈扩大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仍处于易发多发的严峻态势;二是领导干部渎职犯罪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渎职侵权犯罪与司法腐败存在扩大化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徇私舞弊类犯罪,从以前的孤案居多发展为窝案、串案、团伙作案居多;四是对渎职犯罪打击不力,被查处的概率较低,犯罪成本和风险不大,犯罪心理强化的态势明显。如何有效地惩治和预防渎职犯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挑战,首先需要我们研究探讨渎职犯罪的概念,同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借鉴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辨析,以完善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本文由六部分组成,主要内容为:引言部分首先指出渎职犯罪的严重性和研究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其次指出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予以简要分析,最后提出本文的构思。第一章是关于渎职犯罪的概述。本章从研究渎职犯罪的概念入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渎职犯罪的概念...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构思
第一章 渎职犯罪概述
一、渎职犯罪的概念辨析
(一) 国外关于渎职犯罪的概念
(二) 我国关于渎职犯罪的概念
(三) 渎职犯罪概念的界定
二、渎职犯罪的分类
(一) 国外刑法对渎职犯罪的分类
(二) 我国刑法对渎职犯罪的分类
第二章 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分析
一、国外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研究及评价
(一) 美国
(二) 德国
(三) 日本
(四) 反渎职犯罪的国际刑事立法
(五) 国际社会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的特点
二、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述评
(一)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概况
(二) 中国大陆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
三、中外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分析
(一) 立法形式的比较
(二) 立法内容的比较
第三章 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与辨析
一、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渎职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渎职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一) 关于“徇私舞弊”
(二) 关于“重大损失”
第四章 我国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
一、完善刑事实体法
(一) 立法模式的完善
(二) 构成要件的完善
(三) 法定刑的完善
二、借助行政措施严密反渎职犯罪的刑事法网
(一) 加强制度建设
(二) 完善监督机制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渎职罪中“徇私”、“舞弊”的性质与认定[J]. 张明楷. 人民检察. 2005(23)
[2]渎职罪主体解释回顾及立法建言[J]. 李希慧,贾济东,廖焱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04)
[3]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谈起——再探滥用职权罪[J]. 狄世深.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03)
[4]论渎职罪主体构成的统一性要求[J]. 武小凤. 兰州大学学报. 2003(02)
[5]试论徇私枉法罪[J]. 陈建清. 山东法学. 1999(01)
[6]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 储槐植,杨书文. 法学研究. 1999(01)
[7]对渎职罪立法、司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敬大力,王洪祥,韩耀元.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8(05)
[8]关于完善刑法典分则体系结构的新思考[J]. 赵秉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1)
本文编号:3173100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构思
第一章 渎职犯罪概述
一、渎职犯罪的概念辨析
(一) 国外关于渎职犯罪的概念
(二) 我国关于渎职犯罪的概念
(三) 渎职犯罪概念的界定
二、渎职犯罪的分类
(一) 国外刑法对渎职犯罪的分类
(二) 我国刑法对渎职犯罪的分类
第二章 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分析
一、国外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研究及评价
(一) 美国
(二) 德国
(三) 日本
(四) 反渎职犯罪的国际刑事立法
(五) 国际社会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的特点
二、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述评
(一)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概况
(二) 中国大陆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
三、中外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分析
(一) 立法形式的比较
(二) 立法内容的比较
第三章 我国反渎职犯罪的刑事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与辨析
一、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渎职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渎职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一) 关于“徇私舞弊”
(二) 关于“重大损失”
第四章 我国反渎职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
一、完善刑事实体法
(一) 立法模式的完善
(二) 构成要件的完善
(三) 法定刑的完善
二、借助行政措施严密反渎职犯罪的刑事法网
(一) 加强制度建设
(二) 完善监督机制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渎职罪中“徇私”、“舞弊”的性质与认定[J]. 张明楷. 人民检察. 2005(23)
[2]渎职罪主体解释回顾及立法建言[J]. 李希慧,贾济东,廖焱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04)
[3]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谈起——再探滥用职权罪[J]. 狄世深.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03)
[4]论渎职罪主体构成的统一性要求[J]. 武小凤. 兰州大学学报. 2003(02)
[5]试论徇私枉法罪[J]. 陈建清. 山东法学. 1999(01)
[6]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 储槐植,杨书文. 法学研究. 1999(01)
[7]对渎职罪立法、司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敬大力,王洪祥,韩耀元.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8(05)
[8]关于完善刑法典分则体系结构的新思考[J]. 赵秉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1)
本文编号:3173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7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