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的立法价值及其法律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10 15:06
股权众筹是信息技术变革浪潮下催生的金融新业态。处于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压力之下,基于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驱动,在世界范围内,股权众筹立法已成为潮流。我国监管部门对于股权众筹的定位,经历了从最开始的“私募”到以“公开、小额、大众”为特征的公募之变化,然而直至今日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而缺乏正式的规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立法层面对该事物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金融公平被作为发展股权众筹的主要支持理由,但其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和远景理想,实现程度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股权众筹这样一个低成熟度投资者参与高风险投资的领域,信息不对称并未被网络技术根本改变,加之当前我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对金融公平或金融效率的过分倡导,将巨大地增加投资者风险。多元价值的冲突是股权众筹风险规制失范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因而金融安全应在股权众筹价值谱系中置于优先地位。从法理层面思考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应然价值取向和现实价值偏差是本文的贡献之一。金融安全的实现需要通过适度的安全性监管来保障。首先表现在众筹发行豁免模式的选择上,众筹豁免宜作为小额公募豁免的具体适用情形。其次,尽管投资限额的规定可以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股权众筹的概念界定与现实风险
第一节 股权众筹的概念与特征
一、股权众筹的概念界定
二、股权众筹的特征
三、股权众筹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股权众筹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股权众筹的证券发行属性
二、股权众筹的法律结构
第三节 股权众筹中的风险分析
一、发行人和平台面临的风险
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第二章 股权众筹立法价值的冲突与选择
第一节 金融法价值的理论维度
一、金融法的多元价值
二、立法价值选择的权衡因素
第二节 风险之根源:多元价值间的冲突
一、焦点问题:高风险金融资产与投资者低成熟度间的矛盾
二、金融公平适用的有限性
三、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间的钟摆式选择
第三节 我国股权众筹立法价值的选择
一、金融安全价值位阶的优先性
二、金融安全在股权众筹中的实现理路
第三章 证券发行豁免对股权众筹的适用模式
第一节 证券发行豁免制度概述
一、证券发行豁免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二、公募和私募的相互融合:美国法的考察
第二节 我国股权众筹发行豁免的类型选择
一、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是对私募股份发行缺位的填补
二、股权众筹是融合私募因素的公募发行
第三节 我国众筹豁免的制度构建
一、发行人的准入制度
二、投资者的资格限制
三、发行注册豁免与刑法规制的协调
第四章 股权众筹发行人的信息与信用约束
第一节 发行人信息披露制度
一、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
二、股权众筹强制信息披露的原则
三、股权众筹强制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则
四、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五、违反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失信惩戒制度
一、对发行人失信惩戒的意义
二、失信惩戒的现状及问题
三、失信惩戒机制的完善
第五章 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性质与义务
第一节 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性质
一、平台法律性质的比较法考察
二、我国对股权众筹平台的现实定位
三、加重平台责任的理由
四、股权众筹平台的应然定位
第二节 平台的投资者适当性义务
一、投资者适当性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平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特殊性
三、平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内容
四、违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平台的其他义务
一、资金存管与监控义务
二、维护信息发现的论坛
第六章 对股权众筹投资者的特别保护
第一节 冷静期规则的适用
一、股权众筹适用冷静期规则的理论依据
二、冷静期规则在股权众筹中的具体构造
第二节 领投人的信义义务
一、领投人的道德风险和欺诈风险
二、领投人对跟投人弱化的信义义务
三、强化领投人信义义务的建议
第三节 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一、现有的退出途径及退出困境
二、提升众筹股份流动性的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众筹是否真的那么美——基于美国制度缺陷的再思考[J]. 王会敏. 北京社会科学. 2016(12)
[2]论我国股权众筹豁免法律制度的构建[J]. 万国华,张崇胜,孙婷. 南方金融. 2016(11)
[3]股权众筹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的现实与发展道路[J]. 马永保.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11)
[4]小额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研究——美国后JOBS法案时代的经验与启示[J]. 刘宏光. 政治与法律. 2016(11)
[5]证券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的法律监管框架研究[J]. 邢会强. 中国法学. 2016(05)
[6]股权众筹行业融资信息披露制度:行业特殊性与发展方向[J]. 马永保. 现代经济探讨. 2016(08)
[7]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准入法律制度[J]. 武长海. 政法论丛. 2016(04)
[8]美国《众筹条例》评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毛海栋. 金融法苑. 2016(01)
[9]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制度悖论下的投资者保护路径构建[J]. 傅穹,杨硕.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2)
[10]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以我国征信系统为例[J]. 李稻葵,刘淳,庞家任. 金融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创业板市场之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D]. 刘傑雄.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6147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股权众筹的概念界定与现实风险
第一节 股权众筹的概念与特征
一、股权众筹的概念界定
二、股权众筹的特征
三、股权众筹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股权众筹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股权众筹的证券发行属性
二、股权众筹的法律结构
第三节 股权众筹中的风险分析
一、发行人和平台面临的风险
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第二章 股权众筹立法价值的冲突与选择
第一节 金融法价值的理论维度
一、金融法的多元价值
二、立法价值选择的权衡因素
第二节 风险之根源:多元价值间的冲突
一、焦点问题:高风险金融资产与投资者低成熟度间的矛盾
二、金融公平适用的有限性
三、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间的钟摆式选择
第三节 我国股权众筹立法价值的选择
一、金融安全价值位阶的优先性
二、金融安全在股权众筹中的实现理路
第三章 证券发行豁免对股权众筹的适用模式
第一节 证券发行豁免制度概述
一、证券发行豁免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二、公募和私募的相互融合:美国法的考察
第二节 我国股权众筹发行豁免的类型选择
一、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是对私募股份发行缺位的填补
二、股权众筹是融合私募因素的公募发行
第三节 我国众筹豁免的制度构建
一、发行人的准入制度
二、投资者的资格限制
三、发行注册豁免与刑法规制的协调
第四章 股权众筹发行人的信息与信用约束
第一节 发行人信息披露制度
一、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
二、股权众筹强制信息披露的原则
三、股权众筹强制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则
四、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五、违反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失信惩戒制度
一、对发行人失信惩戒的意义
二、失信惩戒的现状及问题
三、失信惩戒机制的完善
第五章 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性质与义务
第一节 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性质
一、平台法律性质的比较法考察
二、我国对股权众筹平台的现实定位
三、加重平台责任的理由
四、股权众筹平台的应然定位
第二节 平台的投资者适当性义务
一、投资者适当性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平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特殊性
三、平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内容
四、违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平台的其他义务
一、资金存管与监控义务
二、维护信息发现的论坛
第六章 对股权众筹投资者的特别保护
第一节 冷静期规则的适用
一、股权众筹适用冷静期规则的理论依据
二、冷静期规则在股权众筹中的具体构造
第二节 领投人的信义义务
一、领投人的道德风险和欺诈风险
二、领投人对跟投人弱化的信义义务
三、强化领投人信义义务的建议
第三节 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一、现有的退出途径及退出困境
二、提升众筹股份流动性的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众筹是否真的那么美——基于美国制度缺陷的再思考[J]. 王会敏. 北京社会科学. 2016(12)
[2]论我国股权众筹豁免法律制度的构建[J]. 万国华,张崇胜,孙婷. 南方金融. 2016(11)
[3]股权众筹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的现实与发展道路[J]. 马永保.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11)
[4]小额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研究——美国后JOBS法案时代的经验与启示[J]. 刘宏光. 政治与法律. 2016(11)
[5]证券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的法律监管框架研究[J]. 邢会强. 中国法学. 2016(05)
[6]股权众筹行业融资信息披露制度:行业特殊性与发展方向[J]. 马永保. 现代经济探讨. 2016(08)
[7]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准入法律制度[J]. 武长海. 政法论丛. 2016(04)
[8]美国《众筹条例》评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毛海栋. 金融法苑. 2016(01)
[9]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制度悖论下的投资者保护路径构建[J]. 傅穹,杨硕.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2)
[10]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以我国征信系统为例[J]. 李稻葵,刘淳,庞家任. 金融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创业板市场之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D]. 刘傑雄.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6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7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