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死刑立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22:17
死刑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几百年来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它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备受争议,并在存废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我国在死刑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上的研究中也存在不同的学说,其中“限制并在远期废止说”成为目前的主流。本文引入情态变迁理论,试图对死刑问题作出新的、进一步的解说,并在此基础上对《刑法修正案(八)》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希望籍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论题的再次关注和深入思考。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死刑的历史沿革
(一) 死刑的发端
(二) 古代死刑制度的历史变迁
(三) 新中国死刑制度的变迁
二、 死刑存废之争
(一) 死刑存废在国外
(二) 我国关于死刑问题的研究及其不同观点
三、 情态变迁论的介入与应用
(一) 对我国当前的死刑学说的分析
(二) 情势变迁与死刑的结合
(三) 当前死刑理论的图示
四、 《刑法修正案(八)》与主流学说和情态变迁理论
(一) 减少死刑罪名
(二) 限制死刑的适用
(三) 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死刑有限存在论[J]. 谢望原. 中外法学. 2005(05)
[2]死刑、犯罪人与敌人[J]. 冯军. 中外法学. 2005(05)
[3]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J]. 田文昌,颜九红. 当代法学. 2005(02)
[4]中国死刑制度改革论纲[J]. 钊作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5(02)
[5]死刑的效益之维[J]. 邱兴隆. 法学家. 2003(02)
[6]死刑的德性[J]. 邱兴隆. 政治与法律. 2002(02)
[7]论我国合同法应当确立情事变更原则[J]. 王宝发. 法学家. 1997(02)
[8]关于加强死刑制度的一点意见[J]. 罗德银. 现代法学. 1990(02)
[9]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再认识——兼论刑法修改的刑事政策问题[J]. 何秉松. 中国法学. 1989(06)
本文编号:3326578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死刑的历史沿革
(一) 死刑的发端
(二) 古代死刑制度的历史变迁
(三) 新中国死刑制度的变迁
二、 死刑存废之争
(一) 死刑存废在国外
(二) 我国关于死刑问题的研究及其不同观点
三、 情态变迁论的介入与应用
(一) 对我国当前的死刑学说的分析
(二) 情势变迁与死刑的结合
(三) 当前死刑理论的图示
四、 《刑法修正案(八)》与主流学说和情态变迁理论
(一) 减少死刑罪名
(二) 限制死刑的适用
(三) 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死刑有限存在论[J]. 谢望原. 中外法学. 2005(05)
[2]死刑、犯罪人与敌人[J]. 冯军. 中外法学. 2005(05)
[3]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J]. 田文昌,颜九红. 当代法学. 2005(02)
[4]中国死刑制度改革论纲[J]. 钊作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5(02)
[5]死刑的效益之维[J]. 邱兴隆. 法学家. 2003(02)
[6]死刑的德性[J]. 邱兴隆. 政治与法律. 2002(02)
[7]论我国合同法应当确立情事变更原则[J]. 王宝发. 法学家. 1997(02)
[8]关于加强死刑制度的一点意见[J]. 罗德银. 现代法学. 1990(02)
[9]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再认识——兼论刑法修改的刑事政策问题[J]. 何秉松. 中国法学. 1989(06)
本文编号:3326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2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