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安徽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协同的思考与建构——基于区域协作发展的考量

发布时间:2021-08-09 11:39
  区域协作发展需要地方立法协同的支持和保障。地方立法协同从宏观维度来看,有助于夯实区域法治基础,为区域协作创造良好环境;从微观层面而言,有助于形成地方立法的叠加优势,破解区域协作难题。当前,在2015年《立法法》修订后地方立法权大扩容的背景下,安徽16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较为缺乏立法协同思维,立法实践中仍处于一种割据的"各自为战"状态,不能为省内相关区域的协作发展提供优质的地方立法服务和保障。基于对安徽省情和省内区域发展现状的统筹分析,对安徽省地方立法协同进行构建设计。 

【文章来源】:池州学院学报. 2020,34(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区域协作发展中地方立法协同的必要性分析
    1.1 地方立法协同的内涵解读
    1.2 地方立法协同的功能分析
2 安徽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实证考察
3 安徽省设区的市立法协同的方向与路径设计
    3.1 皖江城市带立法协同的方向与路径
    3.2 合肥都市圈立法协同的方向与路径
    3.3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立法协同的方向与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立法机制建设刍议[J]. 叶一舟.  地方立法研究. 2018(04)
[2]皖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研究[J]. 唐建兵,范星宏.  池州学院学报. 2018(03)
[3]合肥都市圈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J]. 杨毅,谢梅.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05)
[4]纵向国家权力体系下的区域法治建构[J]. 徐祖澜.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5]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J]. 卢剑鸿.  宿州学院学报. 2016(04)
[6]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路径[J]. 焦洪昌,席志文.  法学. 2016(03)
[7]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治理研究[J]. 丁荣萍,韩玉刚.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8]基于帕累托最优的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黄金碧,冯长春.  现代城市研究. 2015(10)
[9]合肥都市圈市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徐涛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本文编号:3331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31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