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论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再造

发布时间:2021-08-10 01:24
  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的刑事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现行刑事立法主要体现在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在进入高风险的现代社会,现有道路交通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作出相应的新的立法。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入罪与行为入罪,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危险驾驶罪是危险犯;是交通肇事罪有三个法定刑刑罚幅度,呈明显的刑罚阶梯特点。三是集中立法,实践适用罪名却因行为人主、客观表现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而不同;四是同一行为在行政法规中规定为非罪的行政违法行为,在刑事法律中规定为犯罪行为,出罪、入罪标准同一,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界限模糊。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有以下几个缺陷:一是交通肇事罪以伤亡人数数额作为法定刑升格情节,同时又以伤亡人数数额与特定危险行为竞合作为法定刑升格情节,最终的刑罚大小决定于伤亡人数数额,特定危险行为在定罪上是构罪的加重因素,却不是刑罚的受刑因素,罪刑不均衡。二是在造成财产损失时,交通肇事罪评价的是行为人的赔偿能力,非行为人具有社会危害性造成实害的犯罪行为,这与刑法惩罚的是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侵害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客观行为有不可调和...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概况
    第一节 道路交通犯罪立法沿革
    第二节 道路交通犯罪立法现状及特点
        一、道路交通犯罪立法现状
        二、道路交通犯罪立法特点
第二章 我国现行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缺陷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
        一、重伤人数数额刑罚设置罪刑不均衡
        二、赔偿能力作为犯罪构成不合法理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力质疑
        四、逃逸行为作为加重情节存在罪刑不均衡
        五、出入罪标准重叠及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界限模糊
    第二节 危险驾驶罪适用范围过窄
    第三节 刑种配置不科学
第三章 域外道路交通犯罪刑事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域外道路交通犯罪的刑事立法
        一、大陆法系国家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内容
        二、英美法系国家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内容
        三、港澳台地区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内容
    第二节 域外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评析
    第三节 域外道路交通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行为人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大小作为惩罚对象
        二、设置交通肇事逃逸罪消除法律窘境和漏洞
        三、扩大危险驾驶罪的适用范围
        四、设置禁驾资格性
第四章 我国道路交通犯罪立法的应然选择
    第一节 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
        一、立法再造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二、立法再造的体例选择
    第二节 罪名与罪状的设计
        一、交通肇事罪重构
        二、危险驾驶罪的完善
        三、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第三节 刑罚的调整
        一、自由刑刑罚调整
        二、设置明确细化相适应的资格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333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33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