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立法解读
发布时间:2021-09-22 00:46
在现阶段,交通肇事犯罪的数量仍高居不下,交通肇事后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更加突出。与此不太相适应的是,我国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略显简单、抽象,其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不尽如人意,在认定与处罚等问题上出现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系统地论述,力求用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交通肇事罪予以一定的理性剖析,对一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试图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助益。文章共分三章。第一章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解读,指出在客观方面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应确定是否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之行为,是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之后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是否具备时空条件影响着该罪的认定。重大交通事故从时间上说应该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以及与交通运输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从空间上说应该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在主体方面,1997年刑法突出了交通肇事罪主体的一般性,非机动车辆的驾乘人员及行人完全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不能只注意到“现场”人员,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等人员同样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研究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只有把握过...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构成特征
第一节 客观方面
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之行为
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之后果
三、行为与后果之因果关系
第二节 主体
一、非机动车驾乘人员及行人的主体资格
二、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等人员的主体资格
第三节 主观方面
一、过失
二、责任
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
第一节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
第二节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
第三章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
一、归属的法律部门不同
二、罪名规定不同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四、对逃逸行为的处理不同
第二节 立法建议和完善
一、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二、增设饮酒、吸食毒品后驾驶罪
三、增设禁止驾驶的资格刑
四、交通肇事罪危害结果标准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02816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构成特征
第一节 客观方面
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之行为
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之后果
三、行为与后果之因果关系
第二节 主体
一、非机动车驾乘人员及行人的主体资格
二、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等人员的主体资格
第三节 主观方面
一、过失
二、责任
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
第一节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
第二节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
第三章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
一、归属的法律部门不同
二、罪名规定不同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四、对逃逸行为的处理不同
第二节 立法建议和完善
一、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二、增设饮酒、吸食毒品后驾驶罪
三、增设禁止驾驶的资格刑
四、交通肇事罪危害结果标准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0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0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