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被遗忘权立法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1 10:0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个体发展的包容性也增大,通过设立被遗忘权,达到宽恕错误和实现个人信息主体人格形象自由发展的权利。被遗忘权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权利主体对已经过时的、无效的、致使其社会评价降低的个人信息依法删除的权利,其义务主体是数据的控制者,从而实现权利主体被互联网所遗忘的状态。通过比较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欧盟和美国被遗忘权保护实践,及我国有关删除权的规定,得出我国立法现状不足以满足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且删除权虽然具有谦抑性和终极性的特点,其只能作为被遗忘权的行使方式之一,因此在我国有设立被遗忘权的必要。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构造被遗忘权理论,认为被遗忘权应作为个人信息人格权的下位权利,在法律权利体系中被遗忘权的地位是一种“权能”。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我国保护被遗忘权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立法建议。我国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出台的步伐,新设被遗忘权的法律概念,明文规定被遗忘权的法律主体、权利内容、适用条件、例外情形等,推动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同时通过《民法典》的编纂,在人格权的部分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地位,奠定个人信息权单行法的立法基础。在《个人信息法》出台前的过渡时期,可以通过法...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二、本文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拟解决的问题与本文观点
四、本文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保护被遗忘权的实践经验
一、保护被遗忘权的欧美做法
(一)欧盟对被遗忘权的立法
(二)美国对被遗忘权的规定
(三)欧盟与美国的立法经验比较
二、保护被遗忘权的中国实践
(一)我国对删除权的规定
(二)小结
第二章 被遗忘权的理论基础
一、被遗忘权是人格权
(一)被遗忘权财产权属性质疑
(二)被遗忘权人格权属性证成
二、被遗忘权在人格权谱系中定位
(一)被遗忘权与隐私权
(二)被遗忘权与个人信息权
(三)被遗忘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
第三章 被遗忘权的立法对策
一、立法模式
二、立法目的
三、立法原则
四、立法设计
(一)被遗忘权的内容
(二)被遗忘权的救济
(三)被遗忘权的冲突与平衡
(四)被遗忘权与现有法律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由[J]. 王利明. 法学评论. 2017(06)
[2]个人信息保护:中国与欧盟删除权异同论[J]. 周冲. 新闻记者. 2017(08)
[3]论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法律综合保护的完善——以《网络安全法》为视角[J]. 齐爱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路径与经验启示[J]. 方芳,从宝辉. 海南金融. 2017(05)
[5]“被遗忘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问题[J]. 张里安,韩旭至. 河北法学. 2017(03)
[6]被遗忘权的场域思考及与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的关系[J]. 张建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搜索引擎服务商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研究——以被遗忘权为中心[J]. 廖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8]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J]. 万方. 法学评论. 2016(06)
[9]“数据被遗忘权”实施困境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 郭小安,雷闪闪. 理论探索. 2016(06)
[10]差异与比较:欧盟法与美国法视野中的被遗忘权[J]. 高俊.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D]. 于靓.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被遗忘权及其本土化研究[D]. 吕文燕.贵州大学 2018
[2]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遭司法否决的法理探讨[D]. 杨楠.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论被遗忘权制度的法律构建[D]. 胡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国外被遗忘权立法进程分析与评价[D]. 王茜茹.黑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54038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二、本文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拟解决的问题与本文观点
四、本文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保护被遗忘权的实践经验
一、保护被遗忘权的欧美做法
(一)欧盟对被遗忘权的立法
(二)美国对被遗忘权的规定
(三)欧盟与美国的立法经验比较
二、保护被遗忘权的中国实践
(一)我国对删除权的规定
(二)小结
第二章 被遗忘权的理论基础
一、被遗忘权是人格权
(一)被遗忘权财产权属性质疑
(二)被遗忘权人格权属性证成
二、被遗忘权在人格权谱系中定位
(一)被遗忘权与隐私权
(二)被遗忘权与个人信息权
(三)被遗忘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
第三章 被遗忘权的立法对策
一、立法模式
二、立法目的
三、立法原则
四、立法设计
(一)被遗忘权的内容
(二)被遗忘权的救济
(三)被遗忘权的冲突与平衡
(四)被遗忘权与现有法律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由[J]. 王利明. 法学评论. 2017(06)
[2]个人信息保护:中国与欧盟删除权异同论[J]. 周冲. 新闻记者. 2017(08)
[3]论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法律综合保护的完善——以《网络安全法》为视角[J]. 齐爱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路径与经验启示[J]. 方芳,从宝辉. 海南金融. 2017(05)
[5]“被遗忘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问题[J]. 张里安,韩旭至. 河北法学. 2017(03)
[6]被遗忘权的场域思考及与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的关系[J]. 张建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7]搜索引擎服务商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研究——以被遗忘权为中心[J]. 廖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8]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J]. 万方. 法学评论. 2016(06)
[9]“数据被遗忘权”实施困境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 郭小安,雷闪闪. 理论探索. 2016(06)
[10]差异与比较:欧盟法与美国法视野中的被遗忘权[J]. 高俊.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D]. 于靓.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被遗忘权及其本土化研究[D]. 吕文燕.贵州大学 2018
[2]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遭司法否决的法理探讨[D]. 杨楠.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论被遗忘权制度的法律构建[D]. 胡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国外被遗忘权立法进程分析与评价[D]. 王茜茹.黑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54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5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