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商标淡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7:01

  本文关键词:商标淡化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标淡化 淡化认定标准 反淡化保护


【摘要】:按照传统的商标侵权理论,只有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才会造成混淆,导致商标侵权的发生。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混淆行为的商标淡化行为。这种淡化行为会给商标权利人带来很大的损害,即使商标是被注册或使用在不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不导致混淆,也会有损于商标权人的利益。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对驰名商标予以反淡化保护十分必要。 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的理论著述基础上,通过查找、分析国内外的司法判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商标淡化的含义、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回顾并评析了商标淡化在域外的产生和发展,对商标淡化历史和现在的两个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完善建议。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商标淡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商标淡化的提出及发展入手,提出对淡化进行定义的关键所在。其次从多方面视角对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本章的最后简要分析了商标淡化的种类。 本文第二章是关于商标淡化的域外法律规制,对商标淡化在国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做了梳理和总结。在这一章中首先对商标淡化在美国的提出、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度研究,具体回顾了1996年以前美国的情况及对于商标淡化的各个阶段的立法。之后对商标淡化在三个国际公约中的规定做了整理和分析。最后对其他典型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商标淡化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予以详细介绍。 本文第三章着重对商标淡化的两个焦点问题——“驰名商标”的认定和“淡化”的认定——做了深入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学者对于《联邦商标淡化法》中对于驰名商标的八个认定标准中的第一个认定标准和第四个认定标准的争议。第二部分对“实际淡化”标准和“可能淡化”标准的选择的历史发展做了回顾。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是关于“可能淡化”的认定标准的争论由于该标准是开放的,因此尚需在实践中予以不断探究。 本文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立法层面上和具体操作上的完善意见。我国应当正视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国情,设立反淡化保护的专门条款,并在其中对于反淡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规定。
【关键词】:商标淡化 淡化认定标准 反淡化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商标淡化的基本理论10-21
  • 1.1 商标淡化的含义和特征10-12
  • 1.1.1 商标淡化的含义10-11
  • 1.1.2 商标淡化的特征11-12
  • 1.2 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12-14
  • 1.2.1 淡化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12-13
  • 1.2.2 淡化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13-14
  • 1.2.3 淡化行为是一种不当得利行为14
  • 1.3 商标淡化的种类和表现形式14-21
  • 1.3.1 商标淡化的种类14-17
  • 1.3.2 商标淡化的具体表现形式17-21
  • 2 商标淡化的域外法律规制21-36
  • 2.1 美国21-29
  • 2.1.1 1996年之前的商标淡化发展21-22
  • 2.1.2 《修改商标法草案》22-24
  • 2.1.3 《联邦商标淡化法》24-25
  • 2.1.4 《商标修正法案》25-27
  • 2.1.5 《联邦商标淡化修正法》27-29
  • 2.2 国际公约中商标淡化的规定29-32
  • 2.2.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29-30
  • 2.2.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30-31
  • 2.2.3 《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31-32
  • 2.3 其他典型国家的商标淡化规定32-36
  • 2.3.1 法国的《法国知识产权法典》32-33
  • 2.3.2 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商标法》33-34
  • 2.3.3 加拿大的《加拿大商标法》34-36
  • 3 驰名商标淡化相关问题探析36-44
  • 3.1 驰名商标的认定36-38
  • 3.2 “淡化”的认定38-44
  • 3.2.1 “实际淡化”标准和“可能淡化”标准38-40
  • 3.2.2 “可能淡化”的认定40-44
  • 4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与完善44-56
  • 4.1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44-47
  • 4.1.1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现状44-46
  • 4.1.2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司法现状46-47
  • 4.2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47-48
  • 4.2.1 将商标“淡化理论”同“混淆理论”混为一谈47
  • 4.2.2 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47-48
  • 4.2.3 现行法律对商标淡化行为的诸多问题未予明确48
  • 4.3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完善48-56
  • 4.3.1 设立反淡化保护的专门条款49-53
  • 4.3.2 企业应当增强对商标的保护53-54
  • 4.3.3 谨防网络域名对驰名商标的淡化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0-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宏光;;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的制定与修正[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2期

2 邓宏光;;我国商标反淡化的现实与理想[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3 李友根;;“淡化理论”在商标案件裁判中的影响分析——对100份驰名商标案件判决书的整理与研究[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4 邓宏光;;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的修改[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5 孙昊亮;;论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反淡化保护[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6 彭学龙;;商标淡化的证明标准——美国“维多利亚的秘密”诉莫斯里案评述[J];法学;2007年02期

7 邓宏光;;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J];法学;2010年02期

8 朱e,

本文编号:1029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29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