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9:37
本文关键词: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研究
【摘要】:代理制度以私法自治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它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对于促成交易活动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大法系中代理制的不同进行比较,再将我国间接代理制度与行纪制度、英美法系中隐名代理、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进行分别比较,了解这些制度的不同,结合目前我国代理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我国间接代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建议。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问接代理制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代理的概念、分类和特征,详细阐述了间接代理的概念和特征,并将间接代理与行纪、隐名代理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并概述了间接代理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制度价值。第三部分详细梳理了我国现行法对于间接代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分析得出目前间接代理制度在我国存在的相关缺陷。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法国、德国及日本的间接代理制度,分析了三个国家的间接代理制度对于我国的可供借鉴之处。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问接代理制度的设想,主要包括采用广义立法模式将代理制度进行规范、区分与行纪制度的适用边界、平衡介入权与选择权的适用范围以及以代理权为核心在未来民法典中明确规定间接代理制度,以期为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在民法典制定时能够设立出更适合我国的间接代理制度,充分发挥间接代理制度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民事立法的科学化。
【关键词】:代理权 间接代理 行纪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2 间接代理制度概述16-25
- 2.1 间接代理的概念界定16-20
- 2.1.1 代理的定义及其分类16-18
- 2.1.2 间接代理的概念与特征18-20
- 2.2 间接代理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0-22
- 2.2.1 间接代理与行纪20-21
- 2.2.2 间接代理与隐名代理21-22
- 2.2.3 间接代理与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22
- 2.3 间接代理制度的立法目的22-23
- 2.4 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的引入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3 我国现行法上的间接代理制度及缺陷分析25-32
- 3.1 我国现行法上的间接代理制度25-28
- 3.1.1 《民法通则》上的间接代理制度25
- 3.1.2 《合同法》上的间接代理制度25-27
- 3.1.3 外贸代理架构下的间接代理制度27-28
- 3.2 缺陷分析28-31
- 3.2.1 强化名义标准排除间接代理制度的存在28-29
- 3.2.2 与行纪制度适用范围重叠交叉29-30
- 3.2.3 介入权与选择权的行使条件过于严苛30-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4 两大法系间接代理制度的评析及对我国的启示32-41
- 4.1 大陆法系间接代理制度评析32-36
- 4.2 英美法系间接代理制度评析36-38
- 4.3 对我国的启示38-40
- 4.3.1 两大法系间接代理制度逐渐融合38-39
- 4.3.2 英美法系间接代理制度灵活便捷39
- 4.3.3 大陆法系代理制度过于强调名义标准39-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5 完善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的设想41-45
- 5.1 顺应融合趋势对我国现行代理制度进行整合41
- 5.2 以代理权为核心在未来民法典中明确规定间接代理制度41-42
- 5.2.1 立法体例的选择41-42
- 5.2.2 具体的制度设计42
- 5.3 区分与行纪制度的适用边界42-43
- 5.4 平衡介入权与选择权的适用范围43-45
- 5.4.1 委托人介入权的完善43
- 5.4.2 第三人选择权的完善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骏;;论海关估价视角下间接代理及相关方的认定[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年06期
2 田志鹏;;我国间接代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年34期
3 张涛;;间接代理制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袁合川;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突破间关系之法理分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刘宏华;从外贸代理制看民事代理制度若干问题[J];现代法学;199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微;论委托理财合同中的保底条款[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魏美凤;论委托贷款合同[D];南昌大学;2013年
3 卓群芳;房地产经纪独家代理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琨;商事代理制度的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琳;破产代偿取回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宋燕青;我国外贸代理制的问题及其完善[D];山东大学;2012年
7 朱夏[;中国进出口贸易间接代理制度的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8 司伟伟;间接代理制度在我国的冲突与融合[D];山西大学;2010年
9 范蓉蓉;我国间接代理制度之反思[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刘丽丽;隐名代理与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代理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3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09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