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
本文关键词: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
【摘要】:以物抵债协议是指,在债务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的协议。在实际生活中,以物抵债协议随处可见,诉争至法院的案件也不胜枚举,然而,因为法律没有对以物抵债协议予以明确的规定,导致各地法院承办相关案件时标准不一,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究其原因,是法律的缺位,更是对以物抵债协议没有统一的定性而导致的,出于此方面考量,本文试从以物抵债协议的概念、性质角度出发,准确对其做好定位,从而分析其法律效力,以期能抛砖引玉,为相关制度的出台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以物抵债协议 法律效力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在社会中大量存在着以物抵债的行为,而在司法实践中以物抵债协议之纠纷也屡见不鲜,然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以物抵债协议进行规定,导致了在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评判的标准不尽相同,有时甚至会得出全然相反的结论,给当事人的权益甚至是法院的权威造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正芳;潘军锋;;以物抵债的性质及法律规制——兼论虚假诉讼的防范[J];人民司法;2013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军锋;;商品房买卖合同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4年02期
2 陈永强;;以物抵债之处分行为论[J];法学;2014年11期
3 刘琨;;以物抵债协议不宜认定为流质契约[J];人民司法;2014年02期
4 武钦殿;王德成;;民事强制执行中以房抵债若干问题[J];人民司法;2014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娴;;让与担保的法律定性及实务处理——基于商法思维与民法思维的比较[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帅;浅析以物抵债[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燕;以物抵债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熊莲玲;论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立新;;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J];中国法学;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公英;本刊研究组;;法院能否裁定确认当事人之间的以物抵债和解协议?[J];人民司法;2011年13期
2 马艳平;;论以物抵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任朴红;吴广深;;防范以物抵债中的风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3年03期
4 张庆爱,杨波;执行中应慎用“以物抵债”[J];法学杂志;1998年05期
5 ;如此以物抵债是否征税?[J];涉外税务;1999年03期
6 崔建远;;以物抵债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法学;2012年03期
7 刘琨;;以物抵债协议不宜认定为流质契约[J];人民司法;2014年02期
8 赵文安 ,王太洲;借款人通过以物抵债实施逃债[J];西部论丛;2005年04期
9 王强;陈诚;;浅论强制执行措施中的以物抵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10 孟鑫馨;;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性质和效力[J];知识经济;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市江宁区法院 邹春军;执行中“以物抵债”的负面效应[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发明;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执行[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杜见良;“以物抵债”,行吗[N];中国审计报;2000年
4 周文;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及负面效应[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赖建军 吴昌明;执行中应慎用“以物抵债”[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邱晓;湖南工行首拍以物抵债8亿资产[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徐锡龙;强制以物抵债中的问题及化解之策[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刁安心;擅自处分查封物以物抵债裁定应予撤销[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董文胜;金城股份以物抵债3.6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梁春林;民事执行中以物抵债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惠平;论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谢燕;以物抵债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熊莲玲;论以物抵债的法律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赵帅;浅析以物抵债[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文林;民事执行中以物抵债裁定的实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6 周显卓;论以物抵债[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娜;工商银行甘肃分行以物抵债经营管理的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9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1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