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使用撤销制度 商标使用 紧急使用 比较研究 完善建议
【摘要】: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是商标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对于督促商标权人使用商标,保护有限的商标资源,给予商业活动参与人平等的竞争权利,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各国的商标法中,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被普遍作为一种商标专用权的终止制度加以规定。虽然我国于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对不使用撤销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商标法立法经验尚浅,对于涉及实践中所要应对的实质性问题,往往在立法上有较多不足之处。这也导致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的诸多分歧,学术界对相关实质性问题的意见也是不尽相同。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抑制了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价值的发挥。本文对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作出探讨,并结合从外国及其它地区的立法例及案例中总结的经验,为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提出完善建议。本文通过如下三章进行论述: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注册商标撤销制度,简述了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商标无效制度的区别,并引出其子制度,即本文的研究对象-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阐述了适用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的法律后果,及该制度的三个层次的现实意义。最后结合经典案例“GNC”商标不使用撤销纠纷案,从行政、司法实践的角度引出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制度存在诸多规定不明确的缺陷,并引发对不使用撤销制度现状的思考。本文第二章探讨了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使用问题”。具体提出了商标权人在使用商标的意图上是否为“象征性使用”或不体现商标权人主观意志的未经授权的使用,通过欧盟法院的“Ansul”案、美国《兰哈姆法》和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宝洁公司诉强生公司案解释何为“真实使用”及“象征性使用”。探究了商标权人是否公开的使用、是否不合法的使用、是否在使用中改变商标的显著性、是否在指定的商品上进行使用以及在零部件上进行“使用”等问题,并结合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实践经验进行评析。本文第三章将探讨除“使用”问题外的其他问题,具体包括连续三年的起算时间、商标权人的“紧急使用”、商标撤销决定的溯及力、不使用的举证责任、商标权人证据的效力、不使用撤销制度的程序、“正当理由”的合理性等问题,结合欧共体、美国、德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实践经验,寻找我国不使用撤销制度在上述问题中尚待完善之处。本文第四章在前文对所述问题已作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比较研究的相关立法例与案例,总结外国及其他地区对于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的规定、认定商标使用的规则等相关问题上的立法经验与实践经验,取其精华,对我国的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对我国不使用撤销制度的完善建议,包括明确要求商标使用的行为应当具有“真实的使用意图”,以排除“象征性使用”和未经授权的使用行为;明确将不改变显著性的商标使用视为商标权人的“维权使用”;增加商标权人“紧急使用”的排除规则;完善撤销程序、举证责任、及证据效力的规定,以保障程序正义及行政效率;设立商标权人的使用证明登记制度,从而促进商标被真实有效地使用,并及时清理闲置商标。
【关键词】:不使用撤销制度 商标使用 紧急使用 比较研究 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4
- 一、问题的提出9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9-10
- 三、文献综述10-11
- 四、主要研究方法11-12
- 五、论文的结构12-13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3-14
- 第一章 对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现状的思考14-19
- 第一节 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的基本理论14-16
- 一、注册商标的撤销制度14-15
- 二、注册商标不使用的法律后果15-16
- 三、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的现实意义16
- 第二节 我国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的缺陷16-19
- 一、规定不明确导致实践中意见的不一致16-17
- 二、对我国不使用撤销制度缺陷的思考17-19
- 第二章 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使用”问题比较研究19-32
- 第一节 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使用”意图19-24
- 一、象征性使用19-22
- 二、未经商标权人授权的使用22-24
- 第二节 不使用撤销制度中的“使用”形式24-30
- 一、公开的“使用”24-26
- 二、“不合法”的“使用”26-27
- 三、不改变商标显著性的“使用”27-28
- 四、不在指定商品上的“使用”28-29
- 五、在零部件上的“使用”29-30
- 第三节 与商标侵权行为“使用”判定标准上的区别30-32
- 第三章 不使用撤销制度的其他相关问题比较研究32-41
- 第一节 不使用撤销制度中涉及的时间问题32-34
- 一、连续三年不使用的起算时间32
- 二、商标权人的“紧急使用”32-34
- 三、撤销决定的溯及力34
- 第二节 不使用撤销制度的证据及程序问题34-39
- 一、不使用的举证责任34-36
- 二、商标权人证据的效力36-38
- 三、不使用撤销制度的程序38-39
- 第三节“正当理由”的合理性问题39-41
- 第四章 对我国不使用撤销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建议41-47
- 第一节 明确不使用撤销制度中判定“使用”的具体标准41-43
- 一、明确商标使用应具有“真实的使用意图”41-42
- 二、明确不改变商标显著性的“使用”应视为商标使用42
- 三、改进商标使用的定义方式42
- 四、增加商标权人“紧急使用”的排除规则42-43
- 第二节 完善不使用撤销程序的程序、证据规则43-45
- 一、提高撤销申请人的参与度43
- 二、有选择地缩短程序进程43-44
- 三、平衡商标权人与撤销申请人的权利义务44
- 四、允许商标权人补充证据44-45
- 第三节 设立商标权人使用证明登记制度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政;;投资商标权与商标权投资[J];知识产权;2011年03期
2 高荣林;;商标权产生的第三种方式——社会公众的使用[J];中华商标;2012年06期
3 田龙;;商标权的限制——以“无懈可击”商标案为视角[J];中华商标;2014年04期
4 马强;商标权权利穷竭研究[J];现代法学;2000年01期
5 石树文;商标权的法律特征及其权项构成[J];商业研究;2001年03期
6 柯聪尔;我国商标权投资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02期
7 黎艳阳,李凤琴;网上商标权纠纷及法律应对[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晓军,贾建平;共有商标权的法律思考[J];中华商标;2003年04期
9 崔立红;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06期
10 李凤琴;论商标权的限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宁;赵文祥;;商标权质押刍议[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姜晓亮;;论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3 王智敏;段继骧;;论桥头堡战略下,OEM业务中境内加工企业商标权侵权风险的防范[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工商局 祝健;商标权人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及证明力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9年
2 范松;商标权人的鉴别属于“检测、检验、检疫、技术鉴定”吗?[N];中国工商报;2012年
3 记者 张晓松;商标权战火烧到互联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吴成祥 兰洪学 袁其才;不能直接判令商标权人停止使用商标[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沈杨;重塑商标权概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6 张恒瑞;公益活动引发企业冠名权和商标权冲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记者 王国明;维权捷报声声传 商标权人乐开颜[N];中国工商报;2005年
8 陈 红;商标权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冲突之解决[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杨德嘉;北京两被告侵权被判赔偿190万[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李凯;组装商品商标权用尽原则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龙;商标权担保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周娜;我国商标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游彩月;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及解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金凤;烟草平装制度的合法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袁湘;论商标权用尽[D];湘潭大学;2015年
6 于滨;境外烟草平装制度之境内引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骏翔;注册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8 邓昭君;商标权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9 邓利敏;商标权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10 施一弓;商标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0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3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