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17-11-07 15:40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征信制度 大数据 隐私权保护


【摘要】:本文主要以当今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P2P网络借贷为例,以其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贷技术风险及管理风险为着眼点,针对风险控制领域的应对措施,提出应加紧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高速发展期,而与之相配套的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却未随之建立完善,两者发展速度的不协调,导致了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背后的问题频现。在对美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实践与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市场发展现状,经过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宜我国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最后,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的建立完善,本文从法制、监管及运行机制的层面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这一概念,并主要对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的建设背景,得出我国目前并未建立起健全完备的互联网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其次,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急速增长并伴随着大量的机构倒台、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状。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加强配套的征信系统建设以规范自身平台运行。最后,就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务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征信需求的现状为着眼点,提出了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第二部分研究和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相应的行业监管也不到位;其次,我国目前仍然无法实现征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主要体现在征信行业标准化体系缺失、各征信系统间的相互割裂以及征信资料的系统性不强三个方面;最后,就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市场发展滞后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本章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并在所列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合适的借鉴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业务创新模式,并以美国网贷平台——Lending Club的征信实践为例,探讨了美国市场化征信活动中对新型征信评分系统和大数据的运用;其次,探讨了美国征信相关法律法规及跨部门联合监管的制度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了适宜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借鉴的有益启示。第四部分基于前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总结及美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实践与监管制度带来的启示,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应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征信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提出应建立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适宜的信用信息分层共享机制及信用征信标准化体系,最后提出应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监管,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恪理;;征信工作需要各方努力[J];当代广西;2006年23期

2 谢军;傅泊霖;;征信知识宣传周活动在贵阳启动[J];当代贵州;2009年21期

3 秦辉,方志成,曹如刚;论我国征信法的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富全;;征信对象行为规范研究[J];武汉金融;2008年01期

5 陈丽琴;;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与征信法律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7期

6 唐明琴;叶湘榕;;《征信业管理条例》与欧美征信法律的比较及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7 贺仁义;;推进征信服务 改善农村牧区信用环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年04期

8 ;“亨特地产杯”关注信用记录构建贵州金融生态环境征信知识竞赛题[J];当代贵州;2009年19期

9 吴国平;马一;;征信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李丽生;;保险业加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山东经济学院课题组;董彦岭;;联合征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2 马敏;;信贷征信制度研究:脉络梳理和趋势展望[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汪洋;;通过完善征信机制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潜;唐民皓;;个人信用征信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5 ;图片报道[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吴晶妹;;信用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制度安排[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王保树;;信用、信息和健全信用机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加伟;小贷、担保接入央行征信正式启动 多地首批试点机构“出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本报记者 戴明阳;征信市场开放,,为谁带来商机?[N];工人日报;2014年

3 农宣;信用体系建设应从征信起步[N];安庆日报;2005年

4 马荣伟;征信须重隐私权保护[N];国际金融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扬;征信,“上海模式”还是“央行模式”[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刘亚东 姚小军 李四平;“征信”—诚信建设的奠基石[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7 ;征信原则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4年

8 赵怀勇;中国征信业亟待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董政光;征信建设需要法规的支撑[N];金融时报;2004年

10 人民银行昆明市中心支行行长 杨小平;征信:金融生态的环境因素[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粮;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贾聪聪;互联网征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张卓娅;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刘付聪;大数据时代的信用管理与隐私安全[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冠;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袁菲;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征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7 郑玉如;论信用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从法经济学视野的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15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53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