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合理性分析——对《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的质疑
本文关键词: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合理性分析——对《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的质疑
【摘要】:《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对于共同危险行为免责事由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持"肯定说",即行为人只要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就可以免责。然而随着《侵权责任法》颁布,其第十条转而支持"否定说",即行为人必须证明谁是真正的侵权行为人,才可以免责。"否定说"似乎更有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从利益衡量、救济受害人、揭示客观事实等视角看,"否定说"都不合理。解决之道是通过立法修改或司法解释对《侵权责任法》第十条作限缩解释。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中,免责事由1一直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对于共同危险行为人是否可以通过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间没有因果关系而免责,有不同的观点。《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后,该法第十条修改了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以下简称为《人赔解释》)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戈;;共同危险行为刍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刘溪;;共同危险行为主体及主观构成要素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树桥;王呈琛;;论我国共同危险行为立法的完善[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宋国斌;;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及责任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李传斌;;共同危险行为归责问题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任瑞芝;张涛;;论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及责任承担[J];山西科技;2008年03期
7 谌文友;;论共同危险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8 赵玉梅;杨丽艳;;共同危险行为相关疑难问题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9 马伟杰;王士杰;;浅谈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10 杨会;;论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过错[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飞;高腾;;共同危险行为浅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2 张凤泉;方瑞祥;;安全健康权侵害与交通事故分离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肇荣 肖丕国;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李凤清 吴永波 整理 燕仁;实施共同危险行为应当共同承担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戴小霞;浅谈共同危险行为的归责[N];江苏经济报;2011年
4 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程 啸;试论共同危险行为[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张晋邦;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案件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顾建兵 张善华;两司机因共同危险行为被判连带赔偿巨额损失[N];人民法院报;2012年
7 李彭;共同危险行为侵权何种情况下免责[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喻赤 丁广明 黄颖;主人不明犬伤人致死适用共同危险行为原则[N];健康报;2006年
9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士国;楼上抛掷物品致人伤亡案应如何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王玉仆邋张兆利;动物们挑起的那些事儿[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梅;共同危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唐海山;共同危险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黄蓉;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娟;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卫丹;论共同危险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姜昱;共同危险行为法律问题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崔华洁;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袁红霞;共同危险行为主体与行为特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韩雪扬;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霄鹏;共同危险行为研究——以构成要件为中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9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7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