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赡养纠纷判决书中的道德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21:23

  本文关键词:赡养纠纷判决书中的道德话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赡养纠纷 司法判决 道德话语


【摘要】:由于传统“孝治”政治的惯性及司法对社会效果的极力追求,自古以来赡养纠纷判决便浸染着孝道。时至今日,赡养纠纷判决书中或用孝道解释说理,或用孝道作为判决依据,或视弘扬孝道为判决的目的,道德话语在赡养纠纷判决书中的运用似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婚姻法》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趋于完善与成熟,赡养纠纷判决基本是有法可依的,并且,研究表明,几乎全部的赡养纠纷案件属于事实清楚、规则明确的非疑难案件,只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则,以规则为依据和说理在争讼诉求范围内就争议诉求进行判决,就可被认为履行了司法的本分和职责。而在赡养纠纷判决书中道德话语或作为判决说理,或作为判决依据,或作为司法目的存在,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有增强说服力之功,但背后或许潜藏着损及司法独立、混淆司法本分和职责、剥除法律的道德性之虞。对于几乎全部属于事实清楚、规则明确的非疑难案件的赡养纠纷案件,司法裁判者不需也不必在已然依法裁判之外承担推行某种道德的使命,作为一种消极的公权力的运用,其或许更应审慎地避免在道德问题上过于积极的反应而损及司法的中立姿态和立场;更要避免因其过于积极地承担某种道德使命而可能成为道德专制或思想钳制的助推。因此,在赡养纠纷判决中审慎运用道德话语的应有姿态是:在规则和争议内处理非疑难案件即已实现司法本分与职责;认真对待规则即在践行法的内在道德;原则适用亦需经严格称量和逻辑证成以不悖法的内在道德;对法的外在道德的追求需经尊重法的内在道德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D9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汉斌;;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世纪之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再回眸[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1年00期

2 徐晓明;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袁爱宁;;对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李翔;;守法与道德——法律道德化及理想法治的实现[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王红;;道德和法律的交融[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6 刘术永;;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0期

7 交巴吉;;对“去道德化”现象的刍议——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8 陈敏;;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建军;;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道德化”:中国的二次转型[J];学海;2012年01期

10 曲广娣;;审视法律和道德的相关性——相关观点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贻庭;;正视社会生活中“去道德化”现象[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蒋德海;;中国反腐败的道德化倾向[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挺平;;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道德——略论道德宗教化与宗教道德化[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书善;魏焕成;;道德的困惑和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造[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7 张传有;;对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反思[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海默;;自由主义框架下的道德观[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9 罗建文;黎池;;政府道德基础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中国正开启“社会主义道德化”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黄明理;泛道德化批判反思[N];北京日报;2013年

3 徐晓明;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 李晓东;先做“道德人”,后做“法律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法院 谢刘权;法律泛道德化会令人担忧[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小锡;道德风险及其规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王泽应;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道德敏感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宋君华;教育道德化还是教育法治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朱寨;重读《新时期文学与道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支玲琳;法律真的能“逼”出道德吗[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慧;法律的道德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良;审慎理性作为道德基础的意义与限度[D];浙江大学;2011年

4 林立公;道德治理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海松;法律与道德——西方文明视野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2 唐小梅;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实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昊;道德是天生的吗?[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段美玲;赡养纠纷判决书中的道德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石春金;论法治的道德基础[D];武汉大学;2005年

6 哈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和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3年

7 李培晓;慈善“泛道德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石瑛;论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出路[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林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年立国;我国领导的道德化问题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7年



本文编号:1182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182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