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中的推定规范
本文关键词:论民法中的推定规范 出处:《东方法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法规范 推定 基础事实 推定事实 证明责任
【摘要】:民法中推定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在推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证明基础事实(通常情况下证明难度低于直接证明),进而在法律上获得对推定事实的确认。推定事实本身或推定事实与其他已证事实的组合能够引起一定法效的发生,在一个推定规范中,基础事实必须是该法效要件事实以外的事实。推定规范在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推定的构造是以多元价值取向为基础的。推定规范的法律效果体现在对推定事实确认的强制性与可反驳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证明责任规范,属于民事实体法的范畴。
[Abstract]: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presumption norms in civil law include basic facts and presumptive facts. In the case of presumption, the parties can prove the basic facts (usually the difficulty of proof is lower than that of direct proof). And then obtain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presumption fact in the law. The presumption fact itself 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resumption fact and other proven facts can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certain legal effect in a presumption norm. The basic facts must be the facts other than the facts of the effective elements of the law. The presumption norm creates a special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facts and the presumptive facts.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umption is based on multiple value orientation. The legal effect of presumption norm is embodied in the mandatory and refutable nature of the confirmation of presumption fact, which is a special burden of proof norm.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ivil substantive law.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分类号】:D913
【正文快照】: 引言:研究现状在我国学界,对推定规范的研究在诉讼法领域和民法领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诉讼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既往的研究中,推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理论难度,〔1〕尽管从诉讼法角度对推定的论述已有很多,〔2〕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仍是繁杂而混乱的,甚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弘;;论推定概念的界定标准[J];法学;2008年10期
2 陈朝阳;论推定在证据学中的运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3 裴苍龄;;再论推定[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4 何家弘;;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关于推定范畴的反思[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5 王洪亮;;权利推定:实体与程序之间的构造[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6 张海燕;;论不可反驳的推定[J];法学论坛;2013年05期
7 王雷;;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证据规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王轶;;民法典的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J];清华法学;2014年06期
9 周翠;;《侵权责任法》体系下的证明责任倒置与减轻规范与德国法的比较[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10 王学棉;论推定的逻辑学基础——兼论推定与拟制的关系[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菁;王超;;我国法官在刑事证据法中的诉讼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胡建淼;杨登峰;;有利法律溯及原则及其适用中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叶名怡;;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10 赵春燕;;规范之中的逻辑[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3 焦盛荣;党惠娟;;环境刑法中相对严格责任的价值合理性与规范合理性探悉[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邢鸿飞;徐金海;;水权及相关范畴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于海防;数据电文民事法律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路;论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狄青;公司法领域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依来;论诉权保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肖建华,王德新;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浩;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含义新探[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4 程啸;尹飞;;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劳东燕;;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朱广新;;论物权法上的权利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程啸;;论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以《侵权责任法》第10条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胡学军;;解读无人领会的语言——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毕玉谦;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问题透视之一[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翁晓斌,王宓;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根据证明责任规范判决的前提[J];法律适用;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石;;主观明知推定的基本规则[J];人民检察;2007年21期
2 陈磊;从拥有非法所得财产罪谈刑事推定[J];中外法学;1994年03期
3 俞惠斌;;事实推定的逻辑结构与运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孙春祥;;关于推定的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的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桂明;;论推定[J];法学研究;1993年05期
6 毕玉谦;;民事推定析解[J];研究生法学;1997年02期
7 张悦;;论事实推定[J];证据学论坛;2002年02期
8 张继成;事实推定的逻辑基础[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吴萍;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陈朝阳;论民事推定制度的完善[J];人民司法;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黎丰;;论司法型刑事推定的适用及规制——兼论司法实践中刑事推定存在的问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叶自强;事实上的推定与法律上的推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 王笑一;知名商厦出售假冒知名产品是否损害了产品商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王雪燕 顾权 徐飞;民事推定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胡红军 王彪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运用刑事审判方法需妥善处理三个关系[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游伟 肖晓祥;刑事推定及其司法价值[N];检察日报;2001年
6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 金士国;为何心怀正义仍会办错案[N];检察日报;2013年
7 记者 范跃红 通讯员 袁凌志;浙江严审客观性证据防错案[N];检察日报;2014年
8 周成晨;民事诉讼中事实推定的适用规则[N];江苏经济报;2014年
9 吴春林;随意出借身份证惹来的麻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香;明知推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邹汉浓;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推定[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黄小燕;论刑事推定及其司法适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顾权;民事推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夏莲翠;论刑事推定的适用及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卫东;推定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程盛;民事推定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贺志军;论明知的推定[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雪娇;论刑事推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234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