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连带责任的追偿权——以侵权连带责任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论连带责任的追偿权——以侵权连带责任为中心的考察 出处:《法学论坛》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追偿权 连带责任 当然追偿模式 普通共同诉讼
【摘要】:追偿权推动了统一连带责任的确立,完善了连带责任的类型。其理论基础为当然追偿模式,据此,追偿权与连带责任同时成立,但只有责任人履行了义务并导致共同免责,且超过自己份额才能生效;追偿权的效力范围可以超过原权利。在行使程序上,连带责任之诉为普通共同诉讼,判决应尽量划分责任份额;原则上,行使追偿权应另行起诉,但在符合特定要件时也可依申请执行。
[Abstract]:The right of recourse promo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fied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type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pattern of ex officio recovery, according to which the right of recovery and joint liability are established simultaneously. But only if the responsible person fulfils the obligation and leads to a common exemption, and exceeds his own share can take effect; The scope of the right of recourse may exceed the original right. In the exercise of the procedure, th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action is a common joint action, and the judgment should be divided as far as possible into the share of liability; In principle,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recourse should be sued separately, but may also be enforced upon application if it meets certai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侵权连带责任法定原则及其运行机制研究》(11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多数人责任领域普遍存在着追偿权制度,1目的是先承担责任者可向其他责任人主张其应承担的份额,而其中尤以连带责任的追偿权为典型。对此,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第二句规定:“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竹;;论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兼论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亚新;;“主体/客体”相互视角下的共同诉讼[J];当代法学;2015年01期
3 卢正敏;齐树洁;;连带债务共同诉讼关系之探讨[J];现代法学;2008年01期
4 尹伟民;;连带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肖建国;黄忠顺;;数人侵权责任诉讼模式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宋刚;;论连带债务中的追偿权之行使[J];政治与法律;201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三人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国;黄忠顺;;论复数侵权责任主体间的法定诉讼担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竹;;论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兼论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姜强;;《侵权责任法》中的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诉讼程序[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4 肖建国;;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价值与程序设计[J];法学杂志;2009年09期
5 王竹;;《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分担立法体例与规则评析[J];法学杂志;2010年03期
6 王竹;;补充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上的确立与扩展适用——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14条及相关条文[J];法学;2009年09期
7 黄忠顺;;法定诉讼担当的基本范畴研究[J];法治研究;2012年02期
8 尹伟民;;连带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竹;;我国侵权法上特殊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立法体例与规则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二次审议稿)》第14条及相关条文[J];政法论丛;2009年04期
10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与制度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新宝 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玲;[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意售假冒稻种可否行使追偿权?[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5期
2 展晓文;;雇主追偿权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3 刘劲钢,苏彦来;行政追偿程序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董奇唯;刑事追偿制度初探[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王天云;;论我国行政追偿的概念和性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王毅;;雇员侵权责任中雇主追偿权的实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杨猛;;雇主追偿权之法律规制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7期
8 宋刚;;论连带债务中的追偿权之行使[J];政治与法律;2014年05期
9 吴修贵;;关于混合共同担保制度中的追偿权[J];赤子(中旬);2014年03期
10 穆政参;;预先追偿权的法律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尚素玉;;中国轮胎美国爆 伤人如何理赔[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2 殷之杰;周吉高;鞠恒;;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特殊侵权的无过错民事责任及追偿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袁小梁;;醉酒驾驶的交强险赔付探讨[A];浙江省2010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勇;担保上当别忘行使追偿权[N];东莞日报;2013年
2 李国忠;雇主追偿权的主体范围和追偿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陈玉兰邋王玉池;骗取债权追偿权 讨回欠款并私吞[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马晶 蒋春富;支持起诉破解追偿难[N];检察日报;2013年
5 成林;雇主追偿权的数额范围[N];江苏法制报;2013年
6 王蒙 房东升;主体不明确手段单一 道路救助基金追偿率低[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李明;道交事故中连带责任方追偿权的实现[N];江苏经济报;2014年
8 通讯员 陈明春;晋宁县工商局两干部放弃民事追偿权[N];云南日报;2009年
9 梅静 张彬 丁朝阳;道路救助基金 垫付830万仅追偿36万[N];检察日报;2012年
10 宋晓波;“接受劳务一方”如何行使追偿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明礼;论雇主追偿权[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丽君;论用人者的追偿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杨猛;论雇主追偿权缺失所致的司法困境[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钰媛;用人者追偿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郭长满;我国行政追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张力;行政追偿理论研究与制度构想[D];山西大学;2004年
7 周平平;行政追偿略论[D];苏州大学;2006年
8 沈汉霞;混合共同担保的内部追偿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闵长征;欠薪保障基金垫付欠薪及其求偿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彭亮;国家赔偿法中行政追偿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427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