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新类型及其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8-02-20 17:12

  本文关键词: 网络环境 商标侵权 法律规制 出处:《吉林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模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信息技术蔓延到生活各个领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商标领域。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与传统商标侵权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出现了许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新型的商标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无疑给商标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由于网络经济的无边界化,及传播迅速等特点,使得地域标准淡化,侵权形式繁多。然而,我国对这些新型侵权行为模式并没有制订相应的法律进行规制。虽然在2013年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改,界定了一些模糊的概念,明晰了一些商标侵权行为的规则,但是修改后的《商标法》中仍极少涉及了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也使其在判定侵权及归责方面无法律依据可寻。在国际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实际判例中出现的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具体行为,将规制传统商标侵权行为理论进行新的运用,从而立法对这些侵权行为进行规制。例如,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间接侵权理论。在美国判例中也将这一理论运用在商标侵权理论进行新的运用。再如,美国的反淡化理论也在美国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判例中有所运用。其次,一些欧洲国家,还针对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具体行为的特征发展出了一些新兴理论。例如德国的“公众感知”理论,英国关于“声誉商标”的理论。在借鉴国外立法理论及法律规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制订、修改我国现有法律完善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法律规制。因此,正确分析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新类型,并找到其具体侵权特征,研究传统商标侵权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运用,根据现实案例中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所存在的一些法律规制存在空白的具体问题,研究出一些新型的立法理论,并结合我国整体法律体系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法律规制的具体措施。这些对于进一步立法规制及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对维护网络交易的正常秩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Abstract]:The rapid spread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global economic model as well as the way human beings liv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spread to all areas of life. Of course, it also includes the trademark field.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type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cts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hese torts undoubtedly bring more difficulties to the protec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Trademark infringement has stronger concealmen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economy, such as the borderless nature and rapid spread, the regional standards are desalinated.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infringement. However, our country has not formulated corresponding laws to regulate these new types of tort. Although in 2013, our country revised the Trademark Law and defined some vague concepts. Some rules fo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have been clarified, but the revised Trademark Law still rarely deals with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eaving it without a legal basis to determine infringement and imputatio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ry to apply the theory of regulating tradi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through the concrete act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hich appear in the actual case law, and then legislate to regulate these infringement acts. For exampl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direct tort the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theory is also applied to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theory in American jurisprudence. The anti-desalination the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been applied in the case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network environment. Secondly,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Some new theorie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act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public perception" theory in Germany. The theory of "reputation trademark" in Britai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legislative theory and legal regulation, we should formulate and modify the existing laws of our country to perfect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orrectly analyze the new type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find out its specific infrin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y the new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theory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problem that som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exist blank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real cases, some new legislative theories are studi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some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measures of legal regulation,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legislative regu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rademark owners. To maintain the normal order of network transactions will also have a major imp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平;《全国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出台[J];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05期

2 石传柏,李曙明;北方十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郑召开[J];中华商标;2000年01期

3 李琛 ,孙维国;商标固有的显著性对其扩大保护的影响——关于两“醒目”商标异议案裁定结果不同的一种解释[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4 左旭初;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始末[J];中华商标;2004年04期

5 王翔;赵泓任;;从商标功能的演变看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6 安青虎;;品牌与商标[J];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7 邱平荣;张晓云;;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商标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谷昕;;浅议中药商标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9 周新艳;;试看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10 唐永春;国际商标保护简述[J];国际贸易问题;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红霞;论商标价值的构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于梦;中部六省商标保护协作网将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记者 王英;我市新增知名商标57件[N];苏州日报;2009年

4 李南玲 李 萍;“商标短视病”缠身中国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姜龙;我市去年查办商标案件109起[N];大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苗青;17个商标和企业将被重点保护[N];徐州日报;2010年

7 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周新艳;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特点[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 实习生 许梦迪;构筑起企业商标保护“防火墙”[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陈希荣 牟文秋;包装图案及商标的定位与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陈奇伟 刘晓军;商标与知识经济时代[N];中国工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1519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19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