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隐私权之公私法整合保护探索——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隐私为分析视点

发布时间:2018-03-12 15:00

  本文选题:大数据时代 切入点:个人信息隐私 出处:《河北法学》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Abstract]:As 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privacy,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of the "big data era" extends from the traditional "private domain" to the "public domain", which makes the traditional private law protection model fall into difficul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eans that public law intervention in protecting the privacy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necessity for development. The fact that the privac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straddles the two major fields of "public and private" is a "complex" fact. Making the "integration" protection mode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law become the necessary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protection in the "big data era".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2 梁燕;;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孙国华,杨思斌;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4 史卫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情报杂志;2013年12期

5 王秀哲;;论个人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J];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朝霞;贾晓文;;检察内部职权配置基础与路径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柳青;邓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完善刑事公诉权监督制约问题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煜;赵刚;;行政检察权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马剑萍;;试论我国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7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8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文超;石海明;曾华锋;;刍议大数据时代的国家信息安全[J];国防科技;2013年02期

2 齐爱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3 王秀哲;台湾地区《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中的行政资讯公开[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赫然;行政相对方权利本位探析——现代行政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5 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景元;公私法划分对当代法治的影响[J];理论探索;2005年01期

2 钟瑞友;;对立与合作——公私法关系的历史展开与现代抉择[J];公法研究;2009年00期

3 李科;;浅谈公私法的划分[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4期

4 贺林波;李燕凌;;论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公私法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5 高慧荣;正确区分公私法[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郑德光;公私法划分理论争议探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7 于建伟;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3期

8 杨寅;从对峙走向合作:公私法关系的新境遇[J];政治与法律;2003年01期

9 孙国华,杨思斌;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10 陈俊;;公私法之分与合的理论思考[J];法学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武宇红;;公私法的划分与嬗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2 方立新;姚利红;;公私法的分野与趋同[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3 杨大春;;试论税收领域的公私法互动[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4 吴训祥;;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公私法的分野——从市民法到民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茅玮涛;“尽快厘清社会组织公私法人的性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王晓翠;近年法学理论争论热点[N];北京日报;2003年

3 冯玉军 俞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中庆;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私法划分[D];山西大学;2007年

2 王申军;论民事手段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中的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2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02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