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公序良俗原则司法适用的模式与类型——基于对243个案件的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8 15:23

  本文选题:公序良俗原则 切入点:裁判模式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对"泸州遗赠案"争论的分析表明,原则裁判面临着前提难以达成共识、原则间的权衡问题以及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等困境。程序性控制、利益衡量方法、类型化尝试以及可接受性视角的转换等方案,可用于消解原则裁判中的紧张关系,提高原则裁判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对适用《民法通则》第七条进行裁判的243个样本案件的统计分析,阐明了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条款进行裁判的时间、地区、审级、案由、前提条件、原则类型、裁判模式以及原则在裁判依据中的地位,揭示了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条款进行裁判的四种主要原则类型、两种典型模式以及援引原则条款的四种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原则条款最主要指向国家政策、合同效力、家庭关系和民间习俗四种类型,"规则漏洞—原则证成模式"和"依既有规则可解决—规则证成模式"是最常见的两种模式,公序良俗原则单独适用以及分别与《民法通则》第四、五、六条同时适用是法院援引法律原则的四种主要形式。统计还表明,在原则裁判的正当化方案中,程序性控制机制常常失灵,利益衡量方法存在局限,既有的类型化理论也需要更新。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Luzhou Legacy case" dispute shows that the principle judgment is faced with difficult to reach consensus on the premise, the tradeoff between principle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multiple values, the procedural control, the metho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etc. Typological attempts, as well as the conversion of acceptable perspectives, can be used to defuse tensions in the adjudication of principles. To improve the legality and reasonableness of the principle judgmen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243 sample cases applied to Article 7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shows the time, region, trial grade and cau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 The precondition, the type of principle, the mode of adjudica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principle in the basis of judgment reveal the four main types of principle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 clause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Two typical models and four forms of invoking the principle clause.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public order good custom principle clause mainly points to the state policy, the contract effect, Four types of family relations and folk customs, "rule loophole-principle proof model" and "according to existing rules resolvable-rule proof model"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models.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 is applied separately an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article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which are the four main forms in which the court invokes the principle of law. The procedural control mechanism often fails, the metho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s limited, and the existing typology theory also needs to be updat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坤;;疑难案件、司法判决与实质权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陈洪杰;;论法律解释学视角内外的确定性命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易军;民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政治哲学思考——以私人自治的维护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4 蒋月;;婚外同居当事人的赠与[J];法学;2010年12期

5 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6 林立;;论“法律原则”的可争议性及为“柔性的法价值秩序”辩护[J];清华法学;2002年00期

7 戴孟勇;;论公序良俗的判断标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3期

8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何海波;;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J];中外法学;2009年03期

10 刘克毅;;法律原则适用与程序制度保障——以民事法为中心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李明发;;信用维持的民法思考——关于信用权的进一步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张先芸;王海凤;;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6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林纯青;;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2 耶林 ,王洪亮;法权感的产生[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3 刘星;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4 刘

本文编号:1676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76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