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中善意侵权救济路径的“张”与“度”
本文选题:善意侵权 切入点:停止侵害 出处:《知识产权》2015年05期
【摘要】:善意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是我国专利法的明确规定,但是否应该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承担什么民事责任,法律未作出明文规定,致使善意侵权案件中当事人的权利与责任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明确善意侵权人的责任承担方式与专利权人的权益救济路径,追求张弛有度、公平合理的法律效果。专利法需要明确规定善意侵权人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并引入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以强化专利权人的司法救济能力,此谓善意侵权救济路径之"张";为了避免专利权的过度扩张和滥用,需要对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规定具体化,并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加以必要限制,此谓善意侵权救济路径之"度"。
[Abstract]:The fact that a bona fide infringer does not bear liability for compensation is clearly stipulated in China's patent law, but whether or not other civil liabilities should be assumed and what civil liability to bear are not explicitly stipulated by law. As a result,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cases of bona fide infringement are ambiguou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way in which bona fide infringers assum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path of the patentee's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o pursue Zhang Chi. The patent law should clearly stipulate the civil liability of the bona fide infringer to stop the infringement, and introduce the right of unjust enrichment to return the clai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atentee's ability of judicial relief. In order to avoid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and abuse of patent right, it is necessary to specify the civil liability to stop infringement, and to restrict the claim right of unjust enrichment return. This is called the "degree" of the remedy path of bona fide tor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玲;;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停止侵权民事责任及其完善[J];法学家;2011年04期
2 王博;;知识产权善意侵权制度探析——兼评专利法第70条[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杜颖;日本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差止请求权[J];外国法译评;1999年04期
4 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J];中国法学;2006年01期
5 郑成思;侵害知识产权的无过错责任[J];中国法学;1998年01期
6 郑胜利;;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J];中国发展;2006年03期
7 和育东;;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制度:变迁、比较与借鉴[J];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8 王宏军;;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与公共利益维护[J];知识产权;2012年05期
9 杨涛;;知识产权法中停止侵害救济方式的反思与完善[J];知识产权;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霖;;对古典名著商标实施制度保护的构想[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2 白非;滥用知识产权的竞争法规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丁晓华;知识产权第一侵权人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肖卫兵;;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J];研究生法学;2000年03期
5 周菊;;TRIPs协议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选择[J];当代经济;2006年12期
6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知识产权被许可人的诉权研究[J];东方法学;2011年06期
7 彭学龙;;知识产权:自然权利亦或法定之权[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8期
8 徐俊;黄带弟;;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司法适用[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2期
9 袁真富;;论数字版权管理的滥用及其限制——兼评微软“黑屏”事件[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12期
10 易健雄;蒲奕;;版权的未来[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徐飞;;被误读的“避风港”:检视信息存储空间“避风港”规则的司法适用——兼论版权司法保护功利主义的式微[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3 李雨峰;;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法官造法——司法能动的可能及限度[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4 王忠诚;;化方为圆:著作权民事司法对立法的中国式演绎[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孔庆兵;;论侵犯专利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6 庞璐;;浅析现有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合理性[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7 刘磊;王辉;;专利无效案件中“特别书证”之公开性考量——以招、投标文件和企业标准为例[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8 张书青;;浅议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的完善[A];专利法研究(2012)[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孙祥壮;知识产权法治构造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瑞鸿;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民法保护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吴民许;无体财产保护的制度变迁和理论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梁兴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易健雄;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和育东;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董皓;多元视角下的著作权法公共领域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成娜;完善专利侵权制度的若干思考[D];烟台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搜索引擎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胡晓菲;博客作品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婧;搜索引擎服务商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段晓玲;试论搜索引擎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静;避风港规则下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世杰;电影作品版权侵权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伊丽娜;试析侵犯商标权案件中销售商的法律责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颖;一波三折“炉灶曹”[J];中华商标;2001年05期
2 韦之;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王文杰,李清潭,谢名冠;台湾民法与罗马法之关联[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4 杨玉熹;论物权法定主义[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5 苏号朋;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7年03期
6 和育东;;专利侵权赔偿中的技术分摊难题——从美国废除专利侵权“非法获利”赔偿说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邹忭;;论数据库的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1997年01期
8 赵梅生;关于专利侵权救济的国际比较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11期
9 鲁灿;詹锐;;从eBay案看美国专利保护趋势——兼论我国专利“停止侵权”责任方式[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9期
10 李澜;;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永久禁令——以新的视野审视“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红;许明亮;;《专利法》中的善意侵权行为豁免制度[J];中国律师;2008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定奖 本报特约记者 邱柏星;善意侵权,不得不说的话题[N];解放军报;2009年
2 蔡勇;善意侵权的责任承担[N];江苏法制报;2011年
3 赵应波、特约通讯员吴超;表扬战士也不得泄露其隐私[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宗涛;知识产权善意侵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佳卓;专利侵权中善意侵权的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8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68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