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
本文选题:人格法益 + 具体人格权 ; 参考:《中国法学》2015年03期
【摘要】:抽象的人格整体以及承载人格的若干具体要素,如生命、身体、健康、姓名、隐私、肖像等,因其伦理价值而应受法律保护,成为法秩序的组成部分,被称之为法益。对人格法益应以侵权责任法加以保护。作为主观权利的人格权,须满足权利客体确定、权能明确的要求。人格权作为支配权、绝对权,只能对身体、姓名、肖像、声音、个人信息资料等人格要素加以支配利用,或者可许可他人使用。由此,人格权便可能具有财产权的属性,也因而获得可继承性。在这一理念下,具体人格权仅有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声音权和个人信息资料权。其他受保护的人格法益没有成为主观权利的素质。所谓一般人格权也仅是对无限多样的人格法益的概括性保护,并不是一项主观权利。很多新类型人格权均难以成立。既然具体人格权类型很少,且各类人格法益已经获得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故在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法不宜独立成编。
[Abstract]:Abstract personality as a whole and some specific elements carrying personality, such as life, body, health, name, privacy, portrait and so on, should be protected by law because of its ethical value, and become part of the legal order, which is called legal interest. The legal interests of personality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s a subjective right, the personality right mus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bject of right and the definite power. Personality right, as the dominant and absolute right, can only dominate and use the personality elements such as body, name, portrait, voice,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so on, or can be used by others. Therefore, the personality right may have the attribute of the property right and thus obtain the inheritance. Under this concept, the specific personality rights only include body right, name right, portrait right, voice right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Other protected personality legal interests do not become subjective rights of the quality. The so-called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is only a general protection of the unlimited diversity of legal interests of personality, not a subjective right. Many new types of personality rights a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Since there are few types of specific personality rights and all kinds of personality legal interests have been protected by tort liability law, it is not suitable for personality rights law to be independently compiled in the future civil cod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建峰;;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及其选择——以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登士敦为考察重点[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2 李永军;;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J];比较法研究;2012年01期
3 马强;试论贞操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薛军;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法商研究;2004年04期
5 郭卫华;论性自主权的界定及其私法保护[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6 杨立新,袁雪石;论声音权的独立及其民法保护[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7 王利明;;试论人格权的新发展[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8 张新宝;;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9 李永军;;从权利属性看人格权的法律保护[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10 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王长顺;;论标表型人格权的财产属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宋军艳;;论近代中国人权的演进特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郑永宽;;关于人格权概念的质疑与反思[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5 钟瑞栋;;论《侵权责任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6 李爱华;;浅议物流环境民事责任之完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黄黎玲;;法人人格权体系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8 肖森华;;美国姓名、肖像商业化权利保护的定性论辩——兼述公开权的艰难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孙清华;;浅谈宪政之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4期
10 邢艳芬;;性骚扰本质界定——侵权视野下的性骚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刘国涛;;未出生者和人[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刘国涛;;权利能力与未出生者法律地位[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4 甘正气;;《日本国宪法》和平性的消失[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5 程波;;公法与私法互动视野下的人格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6 王桦宇;;论财政法的意义及其学科构建——一种研究思路的展开[A];财税法论丛(第14卷)[C];2014年
7 杨有礼;王晓倩;许东升;;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商业银行为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8 吴飞飞;;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以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为切入点[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9 华承承;;《保险法》第二十六条中的诉讼时效问题研究——人身保险合同实务相关[A];浙江省2013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国斌;李建星;;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司法识别——基于《农村土地承包法》774份案例之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君平;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7 庞春祥;公司本质论[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曹险峰;人格、人格权与中国民法典[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武雷;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杨辉军;论形象权[D];湘潭大学;2009年
4 鲁银娣;论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郭冠斌;个人网上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尹永杰;论隐私权的宪法保障[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罗裕泉;安乐死亡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彭伟;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10 王初坚;未成年人性自主权的特殊保护[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宽;;关于人格权概念的质疑与反思[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2 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3 刘辉煌;论金融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4 曹险峰;在权利与法益之间——对侵权行为客体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5 李永军;;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6 马强;试论贞操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薛军;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徐国栋;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袁雪石;姓名权本质变革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平华;;权利冲突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 田;[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黄忠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冬风;信用权权利性质及其立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长平;黄承文;;论民事法益之保护[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温世扬;;略论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法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于飞;;“法益”概念再辨析——德国侵权法的视角[J];政法论坛;2012年04期
4 白飞鹏,李红;私法原则、规则的二元结构与法益的侵权法保护[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5 王利海;;论胎儿物质性人格法益的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李岩;;占有法益性质之初步论证[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陈满玉;;信用权法益的价值形态分析[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年Z1期
8 李岩;;民事法益研究必要性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高德胜;;基于信息语境的信息法益的内涵与类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郝东升;;民法上法益概念之探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建兵;薛忠勋;;论“民事法益”的司法救济及其限度——基于法益、权利的二元关系维度[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继青;权利边缘上的“法益”也需保护[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岩;民事法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华;民事法益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欣;论侵权法上的法益范围与保护路径[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曾丽丽;论侵权法上之民事法益保护[D];暨南大学;2011年
4 谢国才;论民事法益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2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80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