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推定
本文选题:环境侵权 + 因果关系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侵权案件频发,但被侵权人在获得民事救济时却困难重重。本文立足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以及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在借鉴国外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的基础之上,综合我国目前的立法以及司法实务,系统构建因果关系推定制度。论文第一部分通过阐述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论证了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必要性。该部分首先界定了环境侵权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特殊性。其次,论述了因果关系推定的概念及逻辑架构。传统的因果关系认定理论无法解决环境侵权的特殊问题,因此将因果关系推定引入环境侵权中是非常必要的。论文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的因果关系推定现状。就立法现状而言,我国法律就环境侵权中因果关系认定做了部分规定,但规定较为模糊,存在争议。基于此,司法实务中对类似的案件适用了不同的审判标准。总体而言,由于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的缺失,环境侵权立法及实务方面都有待完善。论文第三部分整理论述了域外主要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较为主流的推定方法主要有:盖然性因果关系理论、疫学因果关系理论以及依经验法则推定因果关系理论。本文在论述各学说内容基础之上,就每一种学说的局限性及主要适用范围做了具体分析。论文第四部分系统构建了因果关系推定制度。首先,在立法方面,法律应明确规定因果关系推定制度。其次,在理论构建方面,建立一纵一横的因果关系认定体系,并确立多种标准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体系。在完成理论与立法构建之后,确定相关的诉讼程序制度,保障因果关系推定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最后,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机构,为因果关系推定提供制度及数据保障。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tort cases occur frequently, but it is difficult for infringers to obtain civil remedie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causality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abroad, the system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is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by synthesizing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causality presumption by expound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This part firstl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tort and analyzes its particularity.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logical structure of causality presumption. Traditional causality theory can not solve the special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tort,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ausality presumption into environmental tor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usality presumption in China. As far as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s concerned, th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some provision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ausality in environmental tort, but the provisions are vague and controversial. Based on this, different trial standards are applied to similar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general, due to the lack of causality presumption theory, environmental tort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extraterritorial causality presumption method. The main methods of presumption are: the theory of causal relation of probability, the theory of epidemic causality and the theory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experienc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ontents of each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n the limitation and main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each theory. The fourth part of the thesis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the system of causality presumption. First of all, in the legislative aspect, the law should specify the presumption of causation system. Secondly, in the aspect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we establish a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ausal relationship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variety of standard causality presumption method system. After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y and legislation, the relevant procedural system is determined to ensu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in judicial practice. Finally, set up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to provide system and data guarantee for causality presump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亦斌,王少华;手术治疗与偏瘫和癫痫之间因果关系纠纷分析[J];中国医刊;2001年12期
2 程亦斌,王少华;探查术与截肢之间因果关系纠纷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0期
3 温锋科;试论中介运动与结果的关系[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刘云升;论虚假陈述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5 曹剑波;;认定事故责任,因果关系是关键[J];中国农机监理;2003年08期
6 庄劲;论传染病犯罪的因果关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雷鑫;中美关于侵权法因果关系分类问题的比较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增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过错与因果关系论略[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李莹莹;;论刑法的因果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10 刘明飞;;略论法学中的因果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刚;;试论溺爱式家庭与子女心理问题的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胡月军;;再论假定因果关系的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刘凤英;;类别因果关系对基于类别的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第三十章 货币一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8 冷英;莫雷;;隐含因果关系对不同阅读者确定代词意义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伟;张怀金;;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鉴定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石峰;李群;朱一凡;王维平;;基于槽约束的行为因果关系追溯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与“果”的距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杨素娟;“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盛焕炜 朱 川;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因果关系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付婕;浅析中介原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N];法制日报;2006年
6 徐晓;刘波一案的“相当因果关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 徐开宏;判断因果关系相当性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李红雷 赵玮;玩忽职守因果关系认定时要把握三点[N];检察日报;2010年
9 姚剑;哲学上与侵权法上因果关系之辨[N];经理日报;2005年
10 郭宏;校园伤害案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洲;基于约束学习的观测数据因果关系发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皎媚;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彭;侵权行为法之因果关系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兴杰;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文杰;侵权法上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钟鸣;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张连华;试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界定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王永伟;严格因果关系的命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晓丽;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敏;探求罪案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6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