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的观念重塑与制度再造

发布时间:2018-07-28 21:49
【摘要】: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是我国商标法的核心制度,但是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形成的内在价值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商标"抢注"和"注而不用"的现象频频发生。因此,需要对我国商标法作观念上的重塑和体系化制度的再造。我国可借鉴美国、德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商标法的科学做法,全面重构权利取得制度;同时,可借鉴韩国、日本、巴西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制度设计,在注册取得制度的外围构筑起一道"弱化注册效力,强化商标使用"的防火墙。
[Abstract]:The system of registr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is the core system of trademark law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inherent value of trademark right formation i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our trademark law, which makes the phenomenon of trademark "rush note" and "note without" happen frequent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mould our trademark law in concept and system. China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scientific practices of trademark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Canada and India, and comprehensively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obtaining rights, and at the same time, draw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system design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Korea, Japan, Brazil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registr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a firewall of weak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ist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trademarks has been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地方立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FX59)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迟瑞;;商标抢注的分析及规制[J];中华商标;2012年02期

2 邢冬生;刘瑞旗;常江;杨标;;浅论闲置商标的处置利用(一)[J];中华商标;2013年12期

3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4 李明德;;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5期

5 邓宏光;;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商标权取得模式的中间道路[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5期

6 刘春田;;民法原则与商标立法[J];知识产权;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为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正本清源[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2 胡世恩;;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驰名商标的权利和义务[J];中华商标;2011年04期

3 厉瑶;孟繁超;;论商标淡化制度保护的实质[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4 崔立红;;公平正义观下的驰名商标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8期

5 张爱国;;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基础理论的缺失[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徐新忠;;论知识产权确权纠纷的法律性质[J];法律适用;2010年09期

7 周俊强;;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原则、条件与基准[J];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8 余俊;;商标保护模式进化论[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9 杨雄文;肖尤丹;;知识产权法市场本位论——兼论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实现[J];法学家;2011年05期

10 李雨峰;;论知识财产使用权的时效取得[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洪军;驰名商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翟业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戴彬;论商标权的取得与消灭[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秦洁;商标淡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谢湘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论[D];武汉大学;2013年

7 张体锐;商标法上的混淆可能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黄保勇;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叶峗葆;抗辩视角下商标权限制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0 张惠彬;商标财产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金涛;论商标使用与商标权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阮氏红梅;中越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何里;论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与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叶峗葆;商标先用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施佳娥;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及司法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栾东福;我国驰名商标异化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许春燕;实际使用在商标侵权认定和责任承担中的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赵荣停;商标先用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蒋金利;“使用”在商标保护中的意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晟;抢注知名、驰名商标撤销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明亮;;论比较法学中的价值理性[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2 刘海霞;方平;胡德华;;开放存取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3 张艳梅;;国际知识产权条约体系下的国际公共领域探究[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4 邓宏光;;商标注册周期过长的困境及其出路[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5 张洪峰;;法的世界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J];福建法学;2005年01期

6 刘友华;;专利制度的未来模式:替代、革新抑或全球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庄友刚;网络时代与风险社会[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朱雪忠,杨远斌;基于遗传资源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科技与法律;2003年03期

9 王学忠;张宇润;;技术社会风险的法律控制[J];科技与法律;2008年04期

10 陈志刚;马克思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兼与韦伯思想的比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艳阳,李凤琴;网上商标权纠纷及法律应对[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刘晓军,贾建平;共有商标权的法律思考[J];中华商标;2003年04期

3 崔立红;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06期

4 李凤琴;论商标权的限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张永艾;商标权穷竭原则质疑[J];政法论丛;2004年01期

6 周超;信用及信用载体的法律保护——商标权的保护对象之断想[J];理论导刊;2004年04期

7 沈杨;商标权担保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4期

8 陈红;商标权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冲突问题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4年06期

9 袁杏桃;浅议商标权无效宣告的责任问题——从“上岛咖啡”案引发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马洋;;商标权的司法保护解读[J];世界标准信息;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宁;赵文祥;;商标权质押刍议[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姜晓亮;;论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3 王智敏;段继骧;;论桥头堡战略下,OEM业务中境内加工企业商标权侵权风险的防范[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工商局 祝健;商标权人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及证明力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9年

2 范松;商标权人的鉴别属于“检测、检验、检疫、技术鉴定”吗?[N];中国工商报;2012年

3 记者 张晓松;商标权战火烧到互联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吴成祥 兰洪学 袁其才;不能直接判令商标权人停止使用商标[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沈杨;重塑商标权概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6 张恒瑞;公益活动引发企业冠名权和商标权冲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记者 王国明;维权捷报声声传 商标权人乐开颜[N];中国工商报;2005年

8 陈 红;商标权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冲突之解决[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杨德嘉;北京两被告侵权被判赔偿190万[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李凯;组装商品商标权用尽原则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龙;商标权担保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邓昭君;商标权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3 邓利敏;商标权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4 施一弓;商标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5 黄磊;商标权与在先权的冲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郭文;商标权权利穷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许艳霞;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郭文华;论商标权的限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李丞基;中韩商标权及其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蔡然;商标权与姓名权益的冲突及其法律应对机制[D];深圳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5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5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