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著作权法中的公开传播权

发布时间:2018-08-19 19:12
【摘要】:公开传播权区别于复制、演绎权和发行、出租权,是著作权人享有的以不转移作品有形载体所有权或占有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作品,使公众得以欣赏或者使用作品内容的权利。公开传播权控制的是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仅提供网络地址的设链行为不属于公开传播行为。公开传播权区别于发行权,因此不存在权利用尽问题。公开传播权中的公开是指向不特定公众传播作品,应以一份作品复制件而非作品本身作为是否面向公众作为公开传播的判断标准。以公众是否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聚集,公开传播权可分为"在公众传播权"、"向公众传播权"。现行《著作权法》中应引入公开传播权的定义,将"在公众传播权"统一为公开表演权,以避免该类权利过于分散,同时还应扩大"向公众传播权"的控制范围,使其与国际条约保持一致。
[Abstract]: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right of reproduction, de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lease, which is the right of copyright owner to disseminate the work to the public without transferring the ownership or possession of the tangible carrier of the work, so that the public can enjoy or use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controls the behavior of communicating works to the public, and the chain-setting that only provides the network address is not an ac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right of distribution, so there is no question of exhaustion of rights. 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s directed to the non-specific public dissemination of works, should be a copy of the work, rather than the work itself as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whether or not to the public as the public dissemination.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ublic need to gather at a specific time and place, 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to the public" and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to the public". In the present copyright Law, the definition of the right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the "right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public" should be unified into the right of public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avoid such rights being too scatter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cope of control of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to the public" should be expanded. Bring it into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trea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重大立法问题研究》(项目号14ZDC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3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号ZZHZ13019)资助
【分类号】:D9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遂今;;音乐传播规则论[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星;;对学术期刊论文署名侵权行为的法律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张善斌,张善泽;论驰名商标及其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00年01期

3 刘远山;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TRIPS协议存在的差距及其完善综述[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4 夏建国;论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的立法特色及借鉴[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5 张永艾;权利穷竭原则探究——兼论平行进口问题[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6 何炼红;论网络发表权[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7 刘筠筠;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探索与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1期

8 董跃;;多维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论纲[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9 温芽清;南振兴;;知识产权特性新探[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10 燕妮;;论作品标题的法律保护[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新明;梁志文;;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易波;;试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的非违法之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3 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4 刘宁;;专利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效应[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5 张沧;;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性授权条件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6 侯海薏;俞翰政;;合理规范专利审批中的自由裁量[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7 张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原则适用模型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8 董涛;;“专利权利要求”起源考[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9 李玉红;袁克林;邓效恩;黄立海;;高校科技期刊检索中的著作权问题解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10 赵海怡;;技术出资的法律规制——兼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检讨与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济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伯晓晨;图象信息隐藏的理论模型与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于阜民;假冒专利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魏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周波;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富;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初钊;建筑作品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文娟;域名与商标冲突解决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伊藤贵子;专利间接侵权:中日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林立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叶青蓝;专利效力争议的可仲裁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蔡佳音;公知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媛斐;视频分享网站的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莹;技术秘密许可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智武;;表演者公开传播权之立法探析[J];现代商业;2009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绍玲;公开传播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19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