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连带与不真正连带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18-09-12 06:55
【摘要】: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只规定了连带债务的发生原因,对于连带债务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基本规则没有涉及。真正连带思想和制度的不成熟,使得学界和实务界所谓的不真正连带沦为了口袋和标签,没有一致的概念、规则和效果。依据所谓的发生原因是否同一、各债务人之间是否具有分担部分及追偿权、能否同时起诉一个、数个直至全体债务人等标准,根本无法准确区分真正和不真正连带。未来我国民法典应该放弃法定连带除外的主观目的共同主义的立法模式而改采准则主义,这可以将众多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学说上见仁见智的"不真正连带"纳入有名有实的真正连带的体系之内,实现连带责任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自洽。
[Abstract]:Article 87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only stipulates the causes of joint and several debts, but the basic rul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joint and several debts, the elements of constitution, the legal effect and so on are not involved. Due to the immaturity of the real joint thought and system, the so-called "untrue joint" in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is reduced to pocket and label, and there are no consistent concepts, rules and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so-called occurrence of the same reason, whether each debtor has the right to share and recovery, whether to sue one at the same time, several up to the entire debtor and other criteria, it is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distinguish between real and not true joint and several. In the future, the civil code of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up the legislation mode of the subjective purpose communitarianism with the exception of legal association, and adopt the doctrine of norms instead, which can not be clearly stipulated in many laws. The theory of "unreal joint and several" is brought into the system of famous real joint and several,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is highly consistent.
【作者单位】: 学术界杂志社;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正璋;;论我国现行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债务[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雷;;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形态的关系及适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宗高;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不足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高鹏;论共同危险行为之归责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崔明伍;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杜颖;人格权保护中的保全请求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王俊波;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岳彩申;符勇;唐泽兵;;论中国董事及高级管理者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径[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3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兵兵;;销售商在专利侵权中赔偿责任的确定——过错侵权理论的运用[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8 孙海龙;姚建军;;完善专利侵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以中美两国专利侵害赔偿制度及其司法实践比较为研究视角[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9 张伟民;赵俊;;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天源;雷华;;论“公平责任原则”成为侵权归责原则的“肯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8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锦毅;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史文婷;论共同危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新宝;;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2 李永军;;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J];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223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3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