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真正连带债务请求权的诉讼形态——以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协调与契合为分析路径
[Abstract]:In substantive law, creditors who do not really have joint and several debts may claim rights to different debtors or several debtors at the same time. But in procedural law, there is a disput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to whether creditors can sue separately with different debtors or jointly with several debtors. This paper argues from two angles of procedural law and substantive law that it does not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no longer reason for one thing" for creditors to sue separately with different debtors as defendants, and that it is also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our joint action system for creditors to sue jointly with several debtors as defendant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煌辉;;不真正连带债务若干程序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2 杨立新;;论不真正连带责任类型体系及规则[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3 俞巍;;关于连带责任基本问题的探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孙旭辉;;析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1条第1款之不真正连带责任[J];人民司法;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以被保险人优先为原则的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为核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孙晶;;证明妨碍及其规制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王梦飞;;阐明权概念与范围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徐忠麟;李杏;;农业环境纠纷的多元化处理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5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肖建华;陈琳;;法官释明权之理论阐释与立法完善[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9 徐昕;;反思“上帝的审判”——评巴特莱特的《中世纪神判》[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10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邓宏光;;构建我国专利权不侵权确认之诉制度——以美国确认之诉为借鉴对象[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6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7 任鹏飞;;论违反商品房认购协议的法律责任[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吴海龙;;司法涅i玫闹匾∮,
本文编号:2243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4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