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著作权类型化之检讨与制度构建意义

发布时间:2018-10-04 22:33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类型化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运用于著作权权利类型和制度构建中,分析了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二分类型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去类型化的观点,建议以传播权为中心重构著作权类型,并指出了其制度构建意义。参考文献22。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hinking mode of typology, applies i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pyright right type and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e dichotomy of personality right and property righ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and property of works be de-typed, and suggests to reconstruct the type of copyright by taking the right of communication as the center,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References 22.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今;郭斯伦;;著作财产权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12年04期

2 杨延超;;著作权权利结构重构——以物权法第39条为模型[J];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青;翁焱;;论法律漏洞及其补充[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杨铁军;;法律带来的是什么?——评《无需法律的秩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知武;贯彻“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版权转让的关键[J];知识产权;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成意,周念军;著作权利用制度的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周安平;简祯;;著作权视野下的中小学教辅书侵权探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03期

3 沈仁干;;艰辛、喜悦与期盼——改革开放中的著作权立法[J];中国出版;2008年10期

4 刘铁光;;著作权领域经营反侵权的法律与经济学分析[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5 沈仁干;;改革开放中的著作权立法[J];编辑之友;2008年06期

6 翟志宏;;有关清末著作权律的两个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索O啂,

本文编号:2252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252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