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身份行为效力判定的法律基准——在身份法理念和身份法规范之间

发布时间:2018-11-23 07:01
【摘要】:民法学上关于身份行为的概念、属性和效力等诸问题,学者均有不同认识,整个民法研究领域的基本状态是重财产法研究,轻身份法研究。身份法领域亦是如此。法律行为已然是婚姻、收养、继承等身份行为的理论抽象,身份行为的概念做广义的解释更符合身份法制度和体系的总体要求,又与社会的一般理念相吻合。对身份行为之效力的判定,应从身份法的目的性价值、善良风俗原则、强行法规范等角度进行谨慎的考量,同时衡平机制的植入乃至效力层级的划分,都有助于实现国家对私人领域意思自治的有效调控和适度限制,以期达到理论上澄清和实践中指导的研究目的。
[Abstract]: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ncept, attribute and effect of identity behavior in civil law. The basic state of the whole research field of civil law is the study of property law, not the study of identity law. The same is true in the field of identity law. Legal behavior is already the theoretical abstraction of marriage, adoption, inheritance and so on.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behavior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system of identity law, and is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concept of societ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ntity behavior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urpose value of identity law, the principle of good customs, the norms of forcible law and so 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antation of equalization mechanism and even the division of the level of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oth of them are helpful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and moderate restriction of the autonomy of meaning in the private sphe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 and guidance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亲属法视域下身份行为问题的研究”(批准号:10YJA820011) 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作华;;认真对待民法中的身份——我国身份法研究之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江必新;;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重构[J];法学;2013年04期

3 张驰;;对有效法律行为内容的法律要求论[J];法学;2013年10期

4 曹贤信;;亲属法在民法典定位中的价值取向难题之破解与对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宋刚;李昊;;论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的效力[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俞江;;中国亟宜确立新型的家制和家产制——婚姻法解释(三)评议[J];清华法治论衡;2011年01期

7 潘允康;;论婚姻的社会性[J];社会学评论;2013年02期

8 赵晓力;;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J];文化纵横;2011年01期

9 张作华;;亲属身份行为性质的民法解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利明;法律行为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兆柱;许占鲁;;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现状及其完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甘玲玲;;试析法治建设中的法治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穹;;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和育东;;专利渔翁现象引发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刘华平;;论无权代理合同——从法律逻辑学角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现U,

本文编号:2350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350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