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我国刑事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1-13 09:05
【摘要】:《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法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初步构建完成。该法案以法条的形式明确阐释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内涵,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民法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而且有效的保障了精神损害制度中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充分实现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当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遭到非法侵害时,其有权以诉讼的形式要求侵害人给予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依照我国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即使犯罪行为对刑事受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受害人也无法要求犯罪行为人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原因在于:法院多数情况下都会拒绝受理或不支持刑事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对犯罪行给刑事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应如何赔偿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刑法》第36条是有关受害人经济损失赔偿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高规》)的相关法条文则从程序上对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进行了规定。由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在制定、修正的过程中受到时代发展的限制,导致刑事受害人在遭受精神损害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规定》则更“进一步”地否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的诉权,这样就造成了一种近乎“可笑”的司法现况:受害人因刑事违法行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无法依据刑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获得应得的精神损害赔偿;但如果起因是特定的民事侵权行为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在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之中,遭受精神损害时获得相应赔偿的可能性居然截然不同,纵观世界司法实践也不得不说这是十分怪异的现状,也实属相互矛盾之规定。部分学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赋予刑事受害人以其遭受的精神损害为由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而不是仅仅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此未做任何规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也在相关的批复中进行了明确答复:刑事案件进入审理程序或审理完毕后,受害人在诉讼程序上就无权以精神损害为由要求犯罪者予以赔偿。由此可以看出,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无法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权利人受到相同的精神损害却得不到相同的救济,实属我国现行法律的重大不足,亟待解决。本文首先以民事领域为参照,对刑事领域内的精神损害进行了界定,详细剖析了其内涵与实质;紧接着阐述了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并从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此种现状的产生原因;其次从责任的不可替代性,安抚精神损害以及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构建刑事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从构建方式、适用范围、应适用的诉讼程序、责任承担方式等六个方面,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及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先;论精神损害的分类与其法律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哲;试论精神损害与精神损伤[J];法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3 唐秀英;论精神损害的类型与精神损害赔偿[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郑文兵;精神损害的法律责任刍议[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云南出台新条例保护消费者 精神损害一万元起赔[J];城市质量监督;2003年01期

6 邢学毅;对严重精神损害的认定,专家证言并不必需[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7 柳洪强,陈向军,雷桂森;精神损害概念探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8 张胜先;;精神损害分类的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徐长苗;精神损害的类型严重程度的界定及赔偿原则[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遭殴打致残能否要求赔偿精神损害[J];新疆人大(汉文);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瑶;;关于精神损害法律制度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陈瑶;;关于精神损害法律制度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王平荣;;论精神损害的确认标准及其原则[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蔡洪涛;;对我国精神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蔡洪涛;;对我国精神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6 江洪;蓝玉琼;陈利民;;略论侵害生命健康权的精神损害[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卢津津;;立法的“承诺”与“兑现”——试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抚慰金量化标准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广华;刘技辉;杜建芳;王长玉;郑吉龙;张珉;;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精神损害的法医学评价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9 江洪;蓝玉琼;江兰;;国家赔偿中的有关精神损害的法医学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伊其忠;吐尔逊;魏玉军;池广举;王增明;李建耀;;司法鉴定中不同类型精神损伤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江霞 张旭;国家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应予赔偿[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安静;消费者:谁为我们的精神损害埋单?[N];江苏科技报;2008年

3 张伶;精神损害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祖爱华 张兆利;精神损害索赔也要靠点谱[N];检察日报;2012年

5 92403部队法律顾问处律师 方志顺;我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害吗?[N];法制日报;2001年

6 张涛;精神损害——— 我能索赔多少?[N];人民日报;2003年

7 曹丽丽;噪声造成精神损害应赔偿[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王惠生;浅谈精神损害的赔偿[N];江苏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群 通讯员 李明君 王鲁燕;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索赔渐增[N];济南日报;2012年

10 杨鹏英;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之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福勤;论中小学校对学生精神损害的救济责任与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刘洋;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交强险内的赔偿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琨;构建我国第三人惊吓损害相关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郑艳;交强险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陶冉;论我国刑事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5年

6 卢广瑜;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房光磊;精神损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屈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杨海霞;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损害和赔偿的具体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佳;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8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08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