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交付原则框架下的意思自治

发布时间:2019-07-21 13:41
【摘要】:虽然我国《物权法》第23条坚持交付原则,但否认存在"约定例外"的可能性。对这一立法变化的效力不宜按照"新法优于旧法"进行解读,因为物权法定原则与动产所有权变动并无直接关联,意思自治也不会危及交易安全。鉴于我国《物权法》第25~27条规定的观念交付方式已经隐藏了意思自治的空间,即使允许默示占有改定,也不会导致对合意原则的替代。由于交付原则只是发挥默示规则的作用,《物权法》第23条仅具有任意性规范的性质。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同于交付时点的所有权移转时间,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对转让动产的占有。交付原则通过允许观念交付拓展意思自治空间,合意原则针对非特定物要求特定化,两者的差异已经显著缩小。
[Abstract]:Although Article 23 of the property Law of our country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delivery, it denies the possibility of "agreed exception". The effect of this legislative change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the "new law is superior to the old law", because the legal principle of real right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chattel ownership, and autonomy of will not endanger the transaction securit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concept delivery mode stipulated in articles 25 ~ 27 of the property Law of our country has hidden the space of autonomy of will, even if implied possession is allowed to be changed, it will not lead to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Because the principle of delivery only acts as an implied rule, Article 23 of the property Law only has the nature of arbitrariness. The parties may agree on the transfer time of ownership different from the time of delivery, or even completely break away from the possession of the transferred movable property. The principle of delivery expands the space of autonomy by allowing concept delivery, and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is specific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on-specific object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has been significantly narrow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课题“占有移转与动产所有权变动”(项目号:2014EFX002) 上海交通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以占有变动为中心的动产物权变动”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新柱;现代民法与意思自治[J];理论月刊;2001年09期

2 李政辉;;论意思自治的根基[J];河北法学;2006年02期

3 杨桂华;;论合同的解释[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4 李佾阳;;意思自治价值浅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张巧进;;论意思自治的价值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1期

6 江平;张礼洪;;市场经济和意思自治[J];法学研究;1993年06期

7 张久相;论民法的意思自治[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S1期

8 周帮扬;“意思自治”在涉外侵权领域的发展及原因探析[J];江汉论坛;2004年08期

9 侯佳儒;;意思自治之为民法学基本原理——基于语义分析的建构性理解与诠释[J];江海学刊;2010年06期

10 高媛媛;李凌蒙;;仲裁与意思自治[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余诚;;论冲突法上意思自治之法律限制的晚近发展——兼及我国立法的完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曾思亮;;浅谈仲裁中的意思自治[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3 徐卫东;;论商事法律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洪英;意思自治在撤销死亡宣告后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赵楠;如何确认商标共存协议的地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3 仲伟;不担风险隐名入股如何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5年

4 徐英卿;仲裁:在程序上给当事人意思自治宽阔空间[N];大连日报;2006年

5 岳新文;对建设施工中的违法行为应予制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军珂;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邓建彩;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的价值分析及其制度协调[D];贵州大学;2007年

2 刘杰山;意思自治及其在民法中的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沈嘉乐;公司意思自治与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瑛;民间借贷中的意思自治与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王双;论《物权法》中的意思自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文娟;王珉诉李东林悬赏广告案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孙刚;欧盟选择法院协议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17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17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