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中国青年啃老现象纾解的法治视角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9-09-10 09:04
【摘要】:当前青年啃老现象日益凸显,本文研究青年啃老对青年及其长辈的影响。强调需要依赖法律途径,为老年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保障,为青年的合法权利提供支持,缓解、协调、融洽家庭关系。通过保障青年的劳动权、收益权,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社会救济与最低生活保障,避免社会转型形成的生存压力产生不理性的伤害行为,纾解啃老现象。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
【分类号】:D669.5;D9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敬宝;;中国与德国大学生就业比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易军;;“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人是谁?——再论“以人为本”[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胡明督;;密尔政治思想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邓李峗;;密尔个人自由观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廷华;;高楼抛掷物致害的法律规制——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经济分析为中心[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涛;论效率违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林燕;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红丽;;民法强制性规范的反思与优化[J];法学;2012年04期

2 张凤有;王大成;王占仁;刘鸿宇;程武;王欣涛;林禄明;;德国大学生就业工作考察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S1期

3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4 易军;;私人自治与私法品性[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5 威尔·金里卡;卞绍斌;;当代政治哲学前沿:多元立场、公民身份与全球视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2期

6 彭诚信;从利益到权利——以正义为中介与内核[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7 汪习根;;在“授权”与“禁止”之间——科学界定公权力的适用范围[J];人民论坛;2012年14期

8 汪习根;武小川;;权力与权利的界分方式新探——对“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4期

9 易军;;私人自治的政治哲学之维[J];政法论坛;2012年03期

10 张平华;;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J];中国法学;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艳;;现代农村家庭关系变迁研究——以余丁坝村为例[J];学理论;2009年27期

2 徐本豪;;南斯拉夫家庭关系的变化[J];今日苏联东欧;1984年03期

3 陶毅;我国家庭关系的变革与“家庭”立法[J];法学评论;1986年04期

4 张李玺;我国当代家庭关系的特点[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9年00期

5 李晓亮;;各国青年对家庭关系的看法[J];青年研究;1989年10期

6 ;每天都要应酬、家庭关系紧张,我该怎么办?[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2年10期

7 程菊华;年轻女干部家庭关系巧处理[J];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6期

8 田晓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关系嬗变[J];日本学刊;2004年01期

9 潘鸿雁;;外出打工策略与夫妻经济关系的调适——以定州为例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7年12期

10 杨葵;;家庭关系[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川;时勘;;制造业员工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树基;;老年家庭矛盾冲突与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伟征;;通情达理——化解家庭关系欠和谐的良方[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玉琼;王定茹;马丽庄;陈膺强;贺立平;;香港父母跨境到内地工作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孩子的观感[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爱华;;试述家庭关系的伦理特征[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张绪武;;浅谈老年家庭新的变化和老年人心理冲突与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宝训;;老年人在家庭中要会生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周树基;;老年家庭矛盾冲突与调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李芙蓉;;浅析在家庭关系中父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媒体人 柳五;传统的家庭关系需要重新定位[N];东莞日报;2012年

2 记者 卫敏丽;情感忠诚问题对家庭关系至关重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圣贤;企业的家庭关系[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4 张兰琴;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杨晓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N];团结报;2007年

6 管艾宏;倡导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家庭[N];青岛日报;2007年

7 南方;成功者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石雁;建和谐家庭 促社会和谐[N];团结报;2007年

9 安徽社科院 王开玉 吴丹;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陈喜庆;怎样处理好家庭关系(上)[N];中国妇女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昭;变迁社会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芹;韩中家庭关系谚语的文化特征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陈晓菁;家庭关系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永泳;19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题材漫画中的家庭关系解读[D];暨南大学;2013年

4 杨晓霞;城市智障残疾人家庭关系研究:特征及成因[D];山东大学;2014年

5 程祖英;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吴旭晓;工作家庭边界特征与个体边界偏好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7 蒋臻;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雯;性别视角下的婚房购买及其对婚后家庭关系的型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洁;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施朦;教师工作家庭关系中夫妻交错问题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3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33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