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评析物权自治主义

发布时间:2019-09-11 14:15
【摘要】:物权法定主义因规定物权内容、种类受限而招致学者对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新型权利之兴起抑或其不符效率原则等批判,否定论者多本着私法自治而主张物权自治主义。主要论证逻辑是:首先,借物权债权化及债权物权化的趋势意图证成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物债二分——界限已然模糊,由此在私法自治之下物权意定已成可能;其次,通过论证限制物权于经济效益下数量膨胀的实然性及其对所有权的减损,以致所有权已无现实意义,且新型权利不断催生且相关当事人权益未受合理保护,从而物权自治主义颇具应然性;最后自治主义之下对公示公信机制的改良,具体包括在动产领域适用登记公示,以及将登记对抗主义适用于不动产和动产,亦具可行性。然而上述论断过于绝对,其在宏观上显然忽略了法定主义作为私法自治例外的功能意义,即其以定型化物权体系确保物权之特性,并借助公示机能维护交易安全。而从微观而言,首先,物权系一物归属状态值的表征,惟有因交易过程才涉相关债权之权利交错安排。由此,物权债权的交互具有必然性,因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型权利必然带有基础物权的影子。且物权以排他性区别于债权,物债二分系自罗马法以来的科学体系化分类;私法自治受既定法律之限制,并不与法定主义相矛盾。其次,限制物权数量的发展仍处于现行法定主义的框架内,而不构成对法定主义的突破,且其不具有无限膨胀之可能,这是由于限制物权的发展受其组织环境、规范化进程以及经济效率等因素共同作用和控制。此外,对于限制物权系对所有权绝对之减损亦是片面的,所有权系超脱限制物权对物支配的上位支配概念,系对支配权的支配,并不构成对所有权的危及。最后,物权法定主义表征定型化的物权安排,并借助公示公信机制维护交易安全,然自治主义的公示安排本生逻辑桎梏:将登记机制适用于动产领域显然不具可行性,且从成本论角度而言,更是难掩高企之成本;公信机制之下登记对抗主义的扩张适用亦极具争议。如此之下,公示公信机制的改良何谈能够实现交易安全的保障呢?综上所述,物权自治主义不具备以其寥寥数语就颠覆法定主义之实,一味僵硬适用空虚理论,却无视原则固有的缜密逻辑,迫切颠覆之,岂非舍本逐末矣?
【图文】:

曲线,边际产值,边际效用递减,曲线


Marginal邋Utility)邋(见图3-1邋(b)),送两个租值相加的总串口低于仪有甲捕钓逡逑的情形@。逡逑W此类推,更多参与捕钓者将使渔场租值逐渐消散,是W出现效率递减的情逡逑形。此处W公海捕鱼为例,捕拱权的重复叠加为表征,意在说明即使是重复权逡逑利之简单堆叠,亦会在权利数量过大时造成资源利用之无效率。类比于在新领域逡逑采物权自由化后,,单个资源上权利叠加也可出现如此情形。逡逑P逦产

本文编号:2534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34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